44白月光(1/2)

最快更新阁老夫人养成记最新章节!

渡古县衙内, 赵县令看着突然归家的儿子,满脸的喜悦,赵守和接到父亲的书信, 才知道父亲将巩姨娘升为正妻, 他倒是没有多大的惊讶, 父亲还算壮年, 不可能独身终老,身边总得有人服侍, 与其另娶一位女子, 还不如让巩氏上位,至少巩氏为人良善,知根知底。

何况巩氏身世被揭出, 竟是方家的庶女,方大儒的声望虽不如胥阁老,但也是当代的大儒, 能当上他的外孙,对自己以后大有益处。

赵县令带儿子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赵老夫人精神已经大好, 凤娘正侍候在她的塌边,喂粥擦嘴,把老夫人高兴的满脸是笑, 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一朵花。

见到唯一的孙子, 她也很欢喜, 孙子长得像儿子, 以前因为董氏的缘故,她很少能和孙子相处,加上他是董氏所出,心里怨恨,也谈不上有什么慈爱。

但是董氏一死,事情都变得不同,除了燕娘,其它的几个孙辈们,她都喜欢。

赵守和是唯一的孙子,以后赵家传宗接代还得靠他,赵老夫人朝孙子招手,赵凤娘让开位置,让哥哥离祖母近些。

老夫人瘦瘦的手,欣慰地抚着孙子的脸,眼里涌起泪花,孙子很好,长得像儿子,听说在书院里读书很刻苦,以后能成大器。

“祖母,孙儿来看您了。”

“娘,守哥儿才从书院回来,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来看您。”

老夫人含着泪点头。

赵凤娘对赵守和道,“大哥才回来,不知有没有去见过母亲?”

“正要去见,先来看望祖母,等下去母亲那里。”

赵老夫人对他们挥手,意思是让他们去见巩氏,对于巩氏,赵老夫人很满意,巩氏长得好看,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照顾她也很周到,这个新儿媳她很喜欢。

赵氏父子离开,然后转去西屋,赵守和见到巩氏,脸上没有露出半分不甘愿,对巩氏言语尊敬,称呼母亲,赵县令摸着短须,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一家人聚在一起,赵守和这才说起自己的打算,“爹,明年春闱在即,胥家二位公子已经回京,段家表哥说姑父来信,让他早做准备,最近也要归家,儿子想着,不如和表哥一同前去,在京中早作安排。”

赵县令还在思量,赵凤娘出声,“爹,大哥所言极是,京中不比县城,消息传得快,若是有什么变故,能及时作出调整,再说也能趁机打探主考官们的喜好。”

历来科举,因为阆山学子众多,为了避嫌,胥阁老从不担任主考一职,皆由其它文官担任。

赵县令不由地点头,凤娘说得对,反正过不了多久,全家人都要搬去京中,还不如让守哥儿先去熟悉一下。

“守哥儿,你去京中后,让你姑姑多打听一下宅子,若是有合适的,就赁下来。”

赵守和不解,疑惑道,“爹,我住在姑姑家里即可,无需另住地方。”

赵县令摸着短须,故作高深地一笑,“哪里是让你住,是我们全家人住。”

“爹…”赵守和惊喜地叫出声。

“莫要声张,此事还未公开,我们也是得了准信,早做打算。”

赵守和掩不住心里的狂喜,“是的,爹,儿子一定谨记。”

巩氏适时地插一句,“老爷,妾身这就为守哥儿打点行装。”

“那就有劳母亲。”

一家人脸上都带着笑意,雉娘望着志得意满的便宜父亲,还有温婉的母亲,真诚的赵凤娘,毫无芥蒂的赵守和,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去。

比起这些人,她觉得讨人厌的赵燕娘更加真实。

巩氏欢喜地去安排赵守和的行装,她也趁机离开,下意识地看一眼赵燕娘的房间,里面传来熟悉的咒骂声,不知赵燕娘又打翻了什么东西。

那刘嬷嬷是宫里出来的人,手段可不是一般的婆子能比的,赵燕娘除了骂人,其它的什么也做不了。

刚才听父亲的言外之意,是他们全家都要搬到京里去,大公子也在京里,不知还能不能再遇见。

她回西屋后,突然觉得日子没意思起来,无精打彩地托着腮坐着发呆,巩氏好半天才注意到女儿,疑惑道,“雉娘,你可是觉得无趣?”

是有点没劲,刚来这里时,天天为生存和董氏母女斗法,一刻都不敢放松,好容易排除万难,日子好过起来,却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说起来,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她都没有什么悠闲的时光,真让她做个无所事事的官家小姐,反倒是有些不习惯。

兰婆子从外面进来,交给巩氏一副帖子,“夫人,这是府城方家送来的,邀您和三小姐去过女儿节。”

巩氏的笑意在脸上凝固,不可置信地接过帖子。

方家让她带雉娘回娘家过节,她离开府城近二十年,以前因为母亲的遗命,她不敢回方家,现在她不知道该不该回去。

她拿着帖子,反反复复地看着,下不了决心。

兰婆子道,“夫人,往事随风,方先生已经认您,您何不带着三小姐回去看看,方家到底是大户人家,奴婢说句不该说的,不为您自己,也得考虑三小姐。”

雉娘很想说,你们不用考虑我,我没关系的,想了想,干脆闭嘴,古代不比以前,什么都讲究门当户对,一个好的出生,对女子的影响颇大。

巩氏几番思量,终是下定决心般地点头,含着笑对雉娘道,“你方才不是觉得无聊,正好娘带你去府城转转。”

说完她自己开心起来,让兰婆子找出几匹料子,要帮雉娘裁制新衣。

兰婆子也满脸的兴奋,帮她参谋起来。

雉娘被晾在一边,叹口气,走出屋子,正好迎面碰到赵凤娘,她身后跟着的黄嬷嬷,黄嬷嬷的手中捧着两匹精美的面料。

“三妹妹,母亲可在?”

“在的。”

赵凤娘施施然地进去,不一会儿,就听到巩氏惊喜的声音,“凤娘真是贴心,方才母亲还在想着,给你三妹妹用哪匹料子,你就送来这些,可比我准备的要精致万倍,母亲在这里替你三妹妹道个谢。”

接下来便又听到凤娘温和的声音,“母亲,您和我客气什么,雉娘也是我的亲妹妹。”

雉娘抬头望天,慢慢地走到园子里,坐在亭子的长凳上。

没过几天,赵守和就跟着段鸿渐一同赴京,京中的调令也下达到渡古,赵县令满面春风,走路都多了几分精气神。

赵燕娘跟着刘嬷嬷学规矩,倒是很少出来膈应人,赵凤娘除了陪着老夫人,基本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巩氏和赵县令两夫妻越发的恩爱,宛如新人一般。

只有雉娘,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突然发现自己如同外人一般,融入不进去。

很快女儿节便到来,巩氏精神焕发同时又有些忐忑地带着女儿登上去府城的渡船,赵凤娘没有跟来,巩氏百般相请,她都坚持婉拒,最后巩氏只能作罢。

雉娘立在船头,巩氏走出船舱来寻女儿,“雉娘,娘观你最近有些闷闷不乐,可是有什么心事?”

“没有的,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