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吴国的两大派别(2/2)

在江东势力建立之初,核心人物大多是淮水一带的,属于江北,包括张昭、张纮、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在内都是如此,所以这个集团被很多人称为淮泗集团,除了江...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除了江东本地人物之外,其他外地官员都可以归入这个集团,他们的共同点一是家乡并不在孙吴管割之内,属于外地人;二是追随孙家时间早,在孙坚、孙策或者孙权早期就已经开始为孙家效命,不像江东本土势力那样为孙家效命较晚。

而孙策南下渡江之后所夺取的吴郡、会稽等地基本都在长江之南,后来也是吴国的核心地带,所以这个地方的人属于吴国的本地人,他们是被征服者,所组织的势力也就是吴国的本土集团,这个势力以顾(顾雍)、陆(陆逊)、朱(朱治、朱恒)、张(张温)四大姓为代表。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张昭和张温虽然都姓,但他们并不是一路人,张昭是徐州彭城人,属于江东外地人,属于早期追随孙策建功立业的淮泗集团。而张温则是吴郡本地人,属于本土集团。

在孙策时期,基本上是淮泗集团掌控一切,而江东本土势力相当低迷,孙权上台后情况慢慢开始变化,江东本土势力开始逆转。

强势的淮泗集团

在历史上包括周瑜、程普、鲁肃、吕蒙、张昭、张纮、诸葛瑾、周泰、韩当、吕范、步骘等等一干文武重臣都是属于淮泗集团,而不是江东本地人物,淮泗集团以这些人物为代表,长期把控了江东的文武大权,直到孙吴初步建立之后,江东本土势力才开始慢慢反超。

孙策时期,江东本土势力基本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人物,江东基本为淮泗集团所控制。到了孙权时期,早先政治上淮泗集团有张昭和张纮,军事上有周瑜和程普,江东本土的势力基本是打酱油。

而且在赤壁之战前,天下局势倾向于曹操一统,所以不少江东本土人才也不愿出仕为孙权效力,但在赤壁等战役后,曹操一统天下的趋势被打破,孙权在南方的声望大为提高,江东那些大家族也都认可了他的统治地位,江东本土士族们于是纷纷前来投靠孙权。

周瑜死后,鲁肃和吕蒙也都是淮泗集团的人,但陆逊就是土生土长的的江东吴郡本地人了,陆家也是江东一个大家族,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破刘备,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江东将领中的领导地位,完成了本地统帅零的突破,就此江东本地集团在军事上也开始抬头。

吴国的第一位丞相孙邵(非孙权同族)也是北海人,属于江东集团,江东被淮泗集团长期所把控,引起了本土势力的不满,于是在黄武三年(224)发生了暨艳案,但在这一次交锋中,淮泗集团取得了胜利,本土势力不得不暂时退却。

然而暨艳案的次年(225),孙邵就去世了,孙权没有答应大臣们的请求以张昭为丞相,反而让江东大姓中的顾家代表人物顾雍作为丞相,这样一来,在军事方面陆逊成为了孙吴的最高统帅,在政治方面顾雍当上了丞相,江东本土势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后发展,完成了对淮泗集团的反超。

<!--gen1-0-1-0-5553-257193821-148499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