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魏国的大臣们(中)(2/2)

贾逵,字梁道,本名衢,河东襄陵人。他历仕...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

在河东任职时,坚守绛邑,不降郭援,后又抵御张琰;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曾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运河,称为“贾侯渠”,便利民生;曹后,曹彰企图谋夺玺绶,也被贾逵严正的拒绝了;曹休和贾逵不和,曹丕曾经一度想授予贾逵符节,曹休从中作梗,石亭之战中,曹休惨败,却是贾逵率军救出曹休。太和二年(228)贾逵去世,谥曰肃侯。

他的儿子贾充后来帮助助司马家族曹魏,日后成晋朝的开国元勋、权臣。在晋官至司空、太尉。

苏则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少以学问品行闻名于世,起家为酒泉太守,后又转安定、武都,所在皆有威名。曹操征张鲁,使苏则为军导。张鲁降,徙为金城太守,政绩卓越,并多次参与镇压凉州军阀叛乱。后征为侍中,不惧权势,怒斥董昭,敢于直谏,曹丕深惮之。黄初四年(223),左迁东平相。未至,在途中去世,谥曰刚侯。

杜畿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他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半路上改任河东太守,在这里做了十六年的太守,劳苦功高。

曹丕受禅登基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后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淹死,死时六十二岁,曹丕为之涕泣,追赠其为太仆,谥戴侯。

吕虔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平定炅母之乱后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

曹丕建立魏国后,加任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再升任徐州刺史,加任威虏将军。任用王祥为别驾,将民政事务都委托于他,为世人所称赞。曹叡继位后,改封万年亭侯。吕虔死后,其子吕翻世袭万年亭侯。

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文聘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

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死后追谥曰壮。

臧霸

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人。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197)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

吕布战败后,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魏明帝时又加封五百户,死后追谥为“威侯”。

卫觊

卫觊,字伯觎(一说觊觎),河东安邑人。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

卫觊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学著称,曹操为司空时,就任他为属吏。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在这个时期,卫觊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进而底定关中做了有益的准备。魏国建立后,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官至尚书。

刘廙

刘廙,字恭嗣,南阳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黄初二年(221)卒。著书数十篇,皆失传。

<!--gen1-0-1-0-5553-257379962-14847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