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魏国的大臣们(上)(1/2)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魏国作为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麾下也是人才众多,这里将前文没怎么详细介绍的比较重要的魏国大臣们给大家再粗略介绍一下。

历史上袁涣、张范、国渊、王修(王脩)、邴原、毛玠、徐奕、刘馥、任峻、王粲等人在曹丕称帝之前就已经去世,都是追随曹操的臣子。

袁涣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司徒袁滂之子。他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汉末战乱时,袁涣流寓江淮一带,初被刘备推荐为秀才,后为袁术所用,再投吕布。吕布曾经要求袁涣写信侮辱刘备,被袁涣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建安四年(199),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曾经劝曹操开放民屯对于百姓的限制,容许百姓们自由离去。后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袁涣任郎中令,代行御史大夫之职。在职数年后,袁涣去世,曹操为其流下眼泪。

张范

张范,字公仪,河内脩武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司徒张歆之孙,太尉张延之子。出身于名门世家,曾经劝阻袁术称帝。

后来成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官员。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他不追求官职,喜欢帮助穷人,家无余财,内外的穷人、孤寡都十分敬重。对于外来所赠更始终不用,当张范死去后,将其全部归还。

国渊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他是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跟从管宁、邴原避乱辽东,后来回归中原,曹操任其为司空掾,而国渊亦忠于职守,在朝议上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

曹操推行屯田制后,曾经令国渊负责处理屯田事宜。国渊发挥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将屯田的土地分配给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员跟进,更列明屯田的各项实行措施,短短五年间就令到国家仓廪丰实,百姓亦能安居乐业。曹操征伐关中,留国渊作后勤,担任居府长史,统摄府中诸事。不久,田银、苏伯于河间造反,将军贾信破之,田银属下千余人众请求投降,程昱劝曹操不诛降众,国渊亦认为请降余党并非首恶,为其求赦,结果这千余人都得以保命。后来国渊任职太仆,位列九卿,最后卒于任内。

王修

王修,即王脩,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

历史上孔融有难,王修第一个支援,后袁谭不听其劝谏执意和兄弟袁尚开战,曹操来袭后,王修日夜兼程来支援袁谭,最终还是来晚一步,他的忠心为曹操所认可,后来对肉刑持反对意见,严才反叛时,王修带人支援曹操,最终病逝。

邴原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东汉末名士、大臣。他年少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后渡海到了辽东,帮助刘政脱困。曹操为司空时,任邴原为东阁祭酒。曹操曾经准备让自己爱子曹冲和邴原的女儿合葬,被其拒绝。

建安十五年(210),邴原担任丞相征事,经常陪伴在曹丕左右,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

毛玠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后来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