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后曹睿时代魏国的西线统帅们(2/2)

郭淮原本已经默默接受这样的安排,但是王氏离开雍州前五个孩子哀痛至极,苦苦哀求郭淮救母一命,叩头至血流满面。郭淮不忍,于是上表请求司马懿法外开恩。司马懿考虑许久之后,同意了特赦。

嘉平五年(253),郭淮和陈泰等人一起解除了南安之围,再次击退了姜维。

正元二年(255),郭淮去世,被追赠为大将军,谥贞侯,儿子郭统继嗣。郭统死后,子郭正继嗣。咸熙元年(264),设五等爵位,因为郭淮功著前朝,故改封其为汾阳子。

陈泰

陈泰在郭淮死后接替了征西将军的职务,他是陈群的儿子,袭封颍阴侯,历任散骑待郎、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

曹睿死后,曹爽和司马懿争权,陈泰北两方所拉拢,本人保持中立,后再高平陵政变时,被曹爽派去联络司马懿,回来后劝说曹爽投降,因此被司马家所重视。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外出任职。他被调任雍州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并加奋武将军,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

在担任雍州刺史后,陈泰帮助郭淮击退了姜维,并且迫降了句安、李歆等人。嘉平四年(252),蜀人策动西部部分民族造反,攻打郡县,陈泰即上书请求将雍州、并州兵力合在一起前往镇压。并州军队在调动过程中,因不愿远征而出现兵变,结果陈泰只好单独率军前往,亦大获成功。后来又和郭淮一起带兵解除了南安之围。

郭淮死后,陈泰取代他成为了魏国西线的最高军事长官。同年,雍州刺史王经不听调令,结果在前线大败于姜维,被围困在狄道。陈泰否决了邓艾割险自保的策略,亲自领兵救援王经,避开了姜维的埋伏,最终将其击退。

甘露元年(256),司马昭将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所以陈泰只担任了一年的征西将军。吴国孙峻出兵后,司马昭即调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孙峻退兵后,朝廷又召回陈泰,改任左仆射。司马昭讨伐诸葛诞时,由陈泰总管行台。

甘露五年(260),发生甘露之变,魏帝曹髦被杀,陈泰劝司马昭以贾充抵罪,司马昭不听,陈泰本人因过于悲恸,不久吐血而死。

陈泰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谥号穆侯,由其子陈恂袭爵。陈恂无子,他去世后,便由弟弟陈温袭爵。咸熙元年(264),朝廷恢复五等爵制,因陈泰“著勋前朝”,所以改封陈温为慎子。

司马望

司马望,字子初。他是司马孚的次子,司马懿的侄子,司马朗的继子。历任平阳郡太守、洛阳典农中郎将、护军将军。

司马望作为司马家的主要人物,却深受当时魏帝曹髦的信任,心里感觉不安宁,于是请求外出任职。接替陈泰出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司马望在任八年(这个数据是《晋书》提供的,实际上并不真实,256年陈泰被调回洛阳,258年邓艾担任征西将军,司马望最多就待了三年),威化清明严肃,他广泛的制定方针和策略,多次抵挡蜀将姜维的进攻,关中地区都要依靠他。后来,司马望又被征入朝,拜卫将军,领中领军,掌管禁军。

泰始元年(265),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司马望受封义阳王。其后又担任了太尉、大司马。

泰始七年(267),司马望在击退吴帝孙皓后不久去世。

<!--gen1-0-1-0-5553-258183954-148439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