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蜀汉著名的大臣们(下)(2/2)

杨戏,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早期担任督军从事、丞相府主簿。杨戏后来受到蒋琬的器重,并在蜀汉后期官至护军、监军、建宁太守、梓潼太守、射声校尉。杨戏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后来因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而被罢免。景耀四年(261),杨戏去世。

宗预,字德艳,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他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内侯。景耀元年(258),因病回成(cheng)都,受任镇军大将军。蜀汉灭亡后,宗预随后主刘禅徙往洛阳,在中途病逝。

霍弋、阎宇、罗宪

霍弋,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永昌郡蛮夷作乱,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斩其豪帅,郡界宁静之后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统南中诸郡。

景耀六年(263),进号安南将军。邓艾偷袭阴平,霍弋想率军救援成(cheng)都,但刘禅以成(cheng)都已有准备,不准,后刘禅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马氏善待刘禅后,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降晋后仍为南中都督,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

阎宇,字文平,荆州南郡人。阎宇素有才干,处事勤勉,历任庲降都督,永安都督,官至右(大)将军,不过后来和黄皓同流合污,一度黄皓准备罢免姜维,让其取代上位,后去成(cheng)都支援刘禅,后事不明。

罗宪,字令则,荆州襄阳人。先因为得罪黄皓,离开成(cheng)都,被阎宇所用,于蜀汉灭亡后降魏,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魏国的要冲永安。后仕晋官至冠军将军、假节,封西鄂县侯。泰始六年(270)去世,谥烈侯。

董厥、樊建

董厥,字龚袭,豫州义阳人。先后但任丞相府令史、丞相主簿,被诸葛亮称赞“良士”,其后任尚书仆射。尚书令陈祗去世后,董厥又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董厥迁任辅国大将军,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同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此时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但董厥未能纠正刘禅的错误。后来魏将钟会、邓艾率伐蜀,董厥奉命前往支援姜维,与姜维、廖化等人拒钟会于剑阁,刘禅投降后随姜维降魏。又担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等职。

樊建,字长元,义阳人。历任蜀汉掾史、典军书记、主簿、令史、校尉、侍中,官至尚书令。蜀汉灭亡后和董厥一同降魏,官至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诸葛瞻、诸葛尚、黄崇、李球、张遵

诸葛瞻,字思远,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蜀汉末年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诸葛尚是其儿子;黄崇是黄权之子,蜀汉末年担任尚书郎;李球是李恢的侄子,蜀汉末年担任羽林右部督;张遵是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张绍之侄,蜀汉末年担任尚书。

炎兴元年(263),诸葛瞻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防御绵竹,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黄崇、张遵、李球随其战死,诸葛尚之后亦冲入战场战死。

ps:明天开始晋代魏篇。

<!--gen1-0-1-0-5553-259468972-14836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