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姜维掌军权(2/2)

延熙元年(238),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蒋琬以姜维为营司马,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这也是姜维独自领兵的开始。

延熙元年(240),姜维出兵陇西,雍州刺史郭淮进军,追至强中,姜维撤退,后郭淮又讨伐羌族迷当等部。

延熙十年(247),姜维迁升为卫将军。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

当时魏国的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联合起来反叛,包围城镇,南招蜀兵协助,凉州名胡治无戴也举兵反叛。讨蜀护...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讨蜀护军夏侯霸率诸军屯兵于为翅。郭淮刚到狄道,很多人认为应当首先讨平枹罕,这样对内则平定恶羌,对外则可以挫败西蜀的计谋。

郭淮却估计姜维一定会进攻夏侯霸,于是进入沨中,转兵向南,接迎夏侯霸。姜维果然进攻为翅,看到郭淮军队来到,姜维离去。进而郭淮讨伐诸叛羌,杀死饿何、烧戈,投降的人有几万。

延熙十一年(248),郭淮大败治无戴,姜维出兵石营,向疆川,西迎治无戴,留下阴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堡,收取诸羌散兵做为人质。郭淮想兵分两路,诸将都认为姜维向西连接强大的胡兵,廖化则守据天险,如果兵分两路,定会削弱兵力,前进无法牵制姜维,后退又攻不下廖化所守之城,不如集中兵力一起向西开进,趁胡、蜀两兵未能接上联系之前,各个击破,这是上策。郭淮说:“今派兵攻打廖化,可以出其不意,姜维肯定要有所顾忌。等姜维赶回来,廖化已被击败,而且可以使姜维疲于奔命。姜维的军队不向西接应胡人,胡人自然会撤离,这才是一举两全的上策。”于是派夏侯霸等在沓中等地追剿姜维,自己则率大军强攻廖化,姜维果然率师来营救廖化,正如郭淮所预料的那样。郭淮因功被封为都乡侯。

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则率部降蜀,都被迁至蜀境。不过关于此事在《魏志》和《蜀志》记载的具体时间略有差异。

延熙十二年(249),曹魏发生高平陵政变,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进攻雍州,依傍曲山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

曹魏派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陈泰统兵抵御。二人商量对策时,陈泰说:“曲城虽然坚固,但是远离西蜀,道路险峻,粮食只能长途运输;羌胡的人质们害怕为姜维服劳役,也一定不会长久配合。如今只要我们围而攻之,兵不血刃就能夺取麴城。西蜀虽然可能发来救兵,但山道险阻,也不会很快到来。”

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蜀军出城挑战,陈泰又命坚守阵地不战。曲城蜀军困窘不堪,甚至把干粮分给兵士,靠吃雪水过日子。姜维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与陈泰相遇。陈泰说:“兵法贵在不用打仗就能让人屈服,如今只要我们切断牛头山的道路,使姜维没有了退路,就能把他擒获了。”遂令各部坚垒自守,不与蜀军交战。陈泰即调军南渡白水,顺河东行;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及时发现了魏军的动向,姜维迅速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孤立无援,只好献城投降。

此时邓艾担任南安太守,姜维撤回后,郭淮率军西击羌人各部,邓艾说:“敌兵撤离不远,也许很快就反扑过来,应当分兵行动,以免发生意外。”郭淮就留邓艾屯白水北岸,以防蜀军反攻。三天后,蜀军果然复返,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和邓艾迢遥相对,却不向魏进攻。邓艾对诸将说:“姜维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他们应渡河而不必设桥。这是姜维想使廖化来牵制我军,不让我们动兵。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之北,距邓艾驻地六十里。邓艾于当夜抢占洮城,不久,姜维果然率重兵奔袭洮城。姜维见魏军已抢占洮城,遂退兵。

可以发现,在蒋琬和费祎时期,姜维已经多次北伐,但因为兵力受限,战果不大。

<!--gen1-0-1-0-5553-260549280-148275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