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蜀汉四相(2/2)

供应军需粮草。诸葛亮去世后,吕乂累次升任为广汉、蜀郡太守。

蜀郡为京都所在地,户口众多,又逢诸葛亮死后,士兵开小差的很多,又有人冒领这些人空额的军饷,各地奸巧纷纷出现。吕乂到任后,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开导劝谕,几年之间,那些脱漏军籍而自愿出来的人有一万多。

后来吕乂入朝担任尚书,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公事都及时处理不留拖延,门内没有停留的宾客。吕乂先后任职朝廷内外,自己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简明而不繁琐,以清明能干著称于朝;然而用法过严过深,喜爱起用文官俗吏,所以虽说官居高位,但在各郡县中他的名声不大好。延熙十四年(251年),吕乂去世。

吕乂去世后由陈衹接替其为尚书令。

后诸葛亮时代的掌权者

在蜀汉四相之中,诸葛亮地位最高,是真正的丞相,蒋琬和费祎都不过是尚书令,蒋琬最高官至大司马,费祎官至大将军,董允则只是以侍中兼职尚书令两年,但因为董允长期作为内侍,很好的约束了蜀汉内部的宦官势力,所以董允的影响力也不小。

至于吕乂,他本人不是荆州派,也不是诸葛亮的嫡系,上台还后因为用法过严过深,所以地方上名声不好,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也一般,未能列入蜀汉名相之列。

诸葛亮死后,蒋琬从建兴十二年(234)开始担任尚书令,升迁为大将军,后来还被任命为大司马,掌控蜀汉大权,一直到延熙六年(243)因为病重,费祎开始担任大将军,次年(244)蒋琬已经将益州刺史的职位辞让给了费祎,彻底放权养病。

费祎则从延熙七年(244)开始接过蒋琬的旗帜,一直到延熙十六年(253)被刺杀,二者掌管蜀汉朝政差不多二十年的光阴,蜀汉的后诸葛亮时代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234-253)。

蒋琬、费祎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的政策,二者都在掌控部队后北上汉中对抗曹魏,在蒋琬时期,因为蒋琬本人的身体问题,蜀汉未能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到了费祎掌权时,他自认不如诸葛亮,于是限制了北伐的规模,等待后来人。所以后诸葛亮时代,蜀汉对于曹魏的威胁一直比较有限,但也因此蜀汉在军事上的消耗并不是很大,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政治上面蒋琬、费祎、董允和吕乂都担任过中书令,费祎和吕乂担任尚书令的时间相对较长,前三位都是诸葛亮一手带出来的,政治方面都没问题,吕乂虽然后世名声一般,但不可否认,他能力还是不错的。陈衹在后来也开始冒头,但因为时间还短,费祎活着的时候影响力也在,所以陈衹最初造成的负面影响还不大。

政治上的稳定,军事上的限制,都确保了后诸葛亮时代蜀汉的国力。

<!--gen1-0-1-0-5553-260549376-14825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