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动手的前夕(2/2)

据《魏末传》记载,爽等令胜辞宣王,并伺察焉。宣王见胜,胜自陈无他功劳,横蒙特恩,当为本州,诣閤拜辞,不悟加恩,得蒙引见。宣王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愍然,为之涕泣,谓宣王曰:“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明公。然众情谓明公方旧风疾发,何意尊体乃尔!”宣王徐更宽言,才令气息相属,说:“年老沈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善为之,恐不复相见,如何!”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也。”宣王乃复阳为昏谬,曰:“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错乱其辞,状如荒语。胜复曰:“当忝荆州,非并州也。”宣王乃若微悟者,谓胜曰:“懿年老,意荒忽,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当与君别,自顾气力转微,后必不更会,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令师、昭兄弟结君为友,不可相舍去,副懿区区之心。”因流涕哽咽。胜亦长叹,答曰:“辄当承教,须待敕命。”胜辞出,与爽等相见,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又云吾当作并州,吾答言当还为荆州,非并州也。徐徐与语,有识人时,乃知当还为荆州耳。又欲设主人祖送。不可舍去,宜须待之。”更向爽等垂泪云:“太傅患不可复济,令人怆然。”

历史上这是一次很关键的试探,当时曹爽已经控制了郭太后和少帝曹芳,朝中大臣中只有司马懿和他同为辅政大臣,并且功高权重,曹爽想要在进一步必须解决司马懿的问题,而司马懿称病不出后虽然在表面上已经退出了朝廷,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威胁,曹爽无法视而不见,所以才有了李胜试探司马懿的事情。

其结果就是曹爽等人被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耍的团团转,他们被司马懿的演技所蒙蔽,以为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在理事,曹爽等人不仅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心中少了司马懿这个阻碍之后也是更加骄狂了。而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据《晋书》记载:“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意思就是曹爽、何晏认为宣帝病重,遂生篡夺君位之心,与张当密谋,企图颠覆社稷,日期已经商定。

个人觉得《晋书》里这个记载有些不恰当,说司马懿病重之后,曹爽等人密谋篡位,甚至确定了时间,这都的确有可能,但要说司马懿病了之后,曹爽等人才有谋逆之心,这就是笑话了。要知道曹爽是在司马懿病退之前就已经幽禁了郭太后,如果曹爽那时没有谋反的心思他除非脑袋抽风才会没事把当朝太后给关起来。《晋书》上这样写会让一些人产生误会的,使得大家没准觉得是因为司马懿故意以退为进,引诱曹爽谋反的,然后取代魏朝自立。

然而历史上曹爽预谋叛逆真心不能怪司马懿,曹爽讨伐蜀汉时,司马懿阻止了,曹爽幽禁郭太后时司马懿劝阻了,不是司马懿没拦着,是曹爽本人非得作死。曹爽幽禁郭太后时,司马懿已经无法直接阻止曹爽了,毕竟当时军权、政权都在曹爽手中,司马懿不以退为进,不告病退下,曹爽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他,此时曹爽已经开始效仿皇帝,甚至已经对内宫动手,曹爽是自己要谋逆的,锅不能随便扔。

历史上李胜大概在正始九年(248)年尾的时候去拜访的司马懿,得知司马懿已经不能理事后,曹爽等人应该是加紧了作乱的时间,而司马懿等人也在暗中预谋动手,毫无疑问当时挟持天子曹芳,幽禁郭太后的曹爽一派才是曹魏的叛徒,尽管曹爽姓曹,但这不是他能准备谋逆的理由。

第二年(249)的春天,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发动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