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曹睿之死(2/2)

将军曹爽一起受遗诏辅助少主。

据《魏略》记载,帝既从刘放计,召司马宣王,自力为诏,既封,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辟邪驰去。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宣王得前诏,斯须复得后手笔,疑京师有变,乃驰到,入见帝。劳问讫,乃召齐、秦二王以示宣王,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又教齐王令前抱宣王颈。

《魏氏春秋》亦有记载,时太子芳年八岁,秦王九岁,在于御侧。帝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宣王曰:“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

【魏国的毁灭者】

如果说蜀国灭亡于陈祗,孙吴在孙皓继位后走向终结,那么魏国毁灭就是从选曹睿定继承人和辅政大臣时已经注定。

曹睿在死后可以说将曹魏托付给了三个人,第一个是年幼的太子曹芳,第二个尚且年轻的曹爽,第三个就是三代老臣的司马懿了。

当时曹芳的年纪是很小的,只有八岁,也就是说曹芳想要亲政至少也要十多年后了,这个其中就有了一个巨大的皇权空缺期,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年少的幼主成为了下一个汉献帝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曹魏当时局势平稳,外部没有强敌威胁没错,但新帝年纪太小会给太多有心人可乘之机的,就算一些人本来无心,也未必挡得住权力的诱惑,曹睿想让自己名义上子嗣继承大业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本身冒的风险就有些高了。

第二个曹爽本人没有证明过自己,虽然曹睿和曹爽等人作为亲戚关系可能不错,但启用曹爽掌权的风险太高了,这就像诸葛亮用马谡、赵国用赵括一样,曹爽在之前基本没有政绩,也没有表现出过什么可靠的能力,一下就成为了仅有的两个辅政大臣之一,成为了曹氏实际上的代言人,这么大的重担曹爽能承担的起吗?所以后来曹爽出了问题一点都不新鲜,他不出问题才少见。

第三个就是三代老臣,已经担任过辅政大臣的司马懿了。可以说早先司马懿对于曹魏的忠诚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司马懿的权势和声望已经太高了,所以曹睿早先不准备让他再继续担任辅政大臣了,后来是临时才让司马懿加进来的,如果曹芳不是那么年幼,曹爽人品好一些,能力强一点的话,能和司马懿友好相处的话,问题可能也不大,但曹芳本人无法掌权,曹爽又死活要当反派,司马懿拉都拉不住,非得作死,那问题就大了。

所以说曹睿在自己继承者的人选上,在辅政大臣的人选上最终还是出了大问题的。相对来说,早先选择的曹宇虽然是藩王,但作为长辈,曹宇可以说已经有很多的经历,他在当上大将军之后,干了两件事情,一是以退为进给自己增加资历,二是调司马懿回长安减小变数,至少表明了自己的能力,只是没想到发生了意外,一个不查给刘放等人机会扳倒了自己。

曹睿死后十年,发生高平陵政变,曹魏实质灭亡,他死后差不多三十年,司马氏代魏,建立晋朝。

ps:明天应该就是本卷最后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