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灭亡的开端(2/2)

虽然历史上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刘备以诸葛亮和李严作为刘禅的辅政大臣,但要明白,江东和蜀汉当时的情...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时的情况与曹睿此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江东和蜀汉都面临着存亡危机,外部压力远远高于内部,而曹魏当时外部并没有什么大威胁,所以更要注重于内部问题,此时只留下两个辅政大臣就很不合适了,就像当年曹丕给曹睿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而其中外姓的司马懿和陈群还从未领兵作战过,本族的曹休和曹真则都是老牌将帅了。

而此时司马懿是老牌统帅,曹魏实际上最高的军事统帅,素有战功,相比之下曹爽就是一个小清新啊,外姓不仅已经压制亲族,而且外姓还容易抱团了,这就糟糕透顶了。

【早先的人选】

相比之下,曹睿早先排除司马懿,以燕王曹宇为首,辅以夏侯献、曹肇、曹爽、秦朗等五人的辅政大臣人选就靠谱多了。首先这人选里面没有司马懿,是很明显的一个打压。在司马懿平定辽东之后,司马家声望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宗室已经开始产生威胁,所以曹睿不能再无动于衷了,曹睿死前,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别人都能当辅政大臣,就司马懿不可以。

而以燕王曹宇为首,看似是藩王掌权,后患无穷,但毕竟曹芳不是曹睿的亲儿子,本身就是抱养的,所以此时这个事情相对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更何况曹宇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缺乏根基,想篡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曹芳年幼,权力最好还是掌控在宗姓手中。

在曹宇等五个人选中,只有秦朗一个人只能说勉强算是外姓,毕竟秦朗是曹操的继子,他本人和曹操没有血缘关系,但他的母亲杜夫人嫁给了人妻曹。所以曹睿早先辅政大臣的人选可以是首先确保的是宗族的绝对优势。

不过从这个人选上也可以看出来,曹氏宗族已经开始衰落了,曹魏的衰落也是必然的。曹魏、曹魏,魏国的主干说穿了就是曹氏,和蜀汉与孙吴不同,曹魏的核心人物一向以曹氏和夏侯氏宗族为主,而南方二国从孙策、刘备时期起就是以外姓将帅和大臣为核心的,所以蜀汉和孙吴只需要把皇权掌控在手中就行了,而曹魏还需要宗室出面掌控大局,曹丕上台之初有夏侯惇,曹睿上台之初有曹休和曹真,所以曹睿死前才要把曹宇、曹爽等人留给曹芳。

但曹宇、曹爽等人可以和他的先辈们比吗,做过大将军的夏侯惇、曹仁、曹真等人都不是默默无名之辈,他们早先都数有战功和政绩,资历都是摆在那里的,而曹宇、曹爽等除了血脉还有什么,说实话他们凭什么当辅政大臣啊。历史上之所以曹魏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和曹家做法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当时想掌权,首先要问一下:“你姓曹吗?你姓夏侯吗?哦,都不是,靠边呆着吧。”

相比以夏侯惇、曹仁为首的一代宗室、曹休、曹真为首的二代宗室,以曹爽等人为首的三代宗室明显是一代不如一代,从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上都是明显降低。就算历史上曹宇等人成功掌权,也改变不了曹魏开始衰落的事实,因为曹氏亲族掌权的这个做法已经开始走向死胡同了。

历史上司马氏取代魏氏是偶然的,但这里面也有着必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