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2/2)

(231)诸葛亮对抗司马懿,最后因为李严补给不足而退兵,实际上李严责任也不大,毕竟秋雨季节来了,蜀汉补给线又长,出了问题太正常了,所以说李严后来下台起源于补给问题,但直接原因不是这个,而是他后来推卸责任,诬陷了诸葛亮。

总体而言,蜀汉内部北伐的氛围还是不错的,内部阻力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没有产生太过恶劣的影响。所以说诸葛亮北伐失利和蜀汉内部主观因素不大。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粮草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了汉军的稳定性和续战能力,这个问题不解决,诸葛亮可以说就已经先输了一半,在他人生中好几次北伐,都遭遇粮草不足的事情,因为汉军远伐北方,补给线很长,汉中一地又难以满足全部的补给,所以这方面是老大难的。相对而言,曹魏也有补给的问题,但因为在本土要比蜀汉好的多。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以半兵半农的方式屯田解决了问题,但以一半的部队对抗一代名帅司马懿,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和心血恐怕并不小。

粮草问题虽然严重的影响到了诸葛亮北伐,但我个人认为第二个原因才是诸葛亮北伐失利的根本原因,诸葛亮的失败实际上主要是因为曹魏的强大以及无懈可击。

在当时曹魏国力远强于蜀汉,又有着地利,国君曹睿既不昏晕也不白痴,当时的模板至少是文、景,麾下将帅曹真、司马懿、张郃以及郭淮等人也都是精英。诸葛亮说到底也是一个人,他又不是神,曹魏不给机会的情况下,他凭什么能赢!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要说诸葛亮,换谁上都不行。

说实话,虽然是诸葛亮主动北伐,但因为国力的差距,主动权是掌握在曹魏手中的,想要以弱胜强,必须要强者一方出问题,有破绽,官渡之战曹操能赢袁绍,赤壁之战周瑜大破曹操,都是这个道理,要不然就像关羽水淹七军一样,敌方有着致命的漏洞。

也就是说曹魏不给机会,诸葛亮是拿不到胜利的。诸葛亮在北伐时期的表现,尤其是后期,已经基本是极限了,想在进一步,难上加难。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在军事能力在北伐时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从一开始的略有羞涩,胡乱重用马谡等新人,到后期在半兵半农的情况下依然压制了司马懿,总体表现是越来越强的。

在诸葛亮北伐时,曹魏重要将领中有王双和张郃两位大将死于汉军之手,而曹魏就算算上王双和张郃的追击,主动出击的次数也就三次,蜀汉可是六次北伐的,曹魏没有一次能斩杀蜀汉大将,这也从一方面表现出了诸葛亮对于曹魏的压制。

在整个诸葛亮领兵生涯中,他所率领的本部部队,就没有将领被敌军击杀或者俘虏的记载,这不仅仅是在北伐时期,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都是有数的名帅。

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是非常认可的,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名帅之中是有一席之地的。

ps:本书今天100万字了,真心不容易啊,我写的累,你们看着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