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僵持五丈原(2/2)

《晋书》中关于这段事情也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当时魏朝廷以为诸葛亮远征异域,利在急战,每次命令司马懿持重,等待敌军内部变故。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出,诸葛亮于是送给他一幅妇人头巾及首饰之类的东西,以羞辱司马懿。

司马懿得到之后大怒,向天子上表请求决战。天子不许,即派遣刚直之臣辛毗带着天子符节以军师身份控制魏军。后来诸葛亮又来挑战,司马懿将出兵应战,辛毗持节立于军门,他这才退回。当时蜀将姜维听说辛毗来,对诸葛...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至军,贼兵不会再出来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应战的打算,所以要坚决请战,只不过是向其士兵表示为将帅的勇武罢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能制服我们,何必到千里之外请战呢?”

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写信问军中情况,司马懿复信说:“诸葛亮有大志而不能见机行事,多谋略而少决断,好用兵而无权,虽率十万大军,已经坠入我谋划的圈套了,破败蜀军是肯定的了。”

各个资料的相关记载大体吻合,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来,司马懿之所以拒不出战,一方面是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有些忌惮,另一方面和朝廷内部的意见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作为魏帝的曹睿是反对直接交战的,他采取保守政策,不让司马懿出兵。

【曹魏策略】

在诸葛亮时期,蜀汉一共发动了六次北伐,总体交锋趋势是有利于蜀汉的:

第一次诸葛亮大败亏输,箕谷、街亭和柳城三场作战全部兵败;第二次北伐曹真事先有所预料,派郝昭将诸葛亮挡在了陈仓,诸葛亮粮尽兵退,虽然斩了王双,但还算是小败一场;第三次北伐,诸葛亮闪电发动,曹魏措手不及,成功的收复二郡,逼退郭淮,可以说小胜一场;第四次交锋,曹真大举来袭,损兵折将无功而返,诸葛亮又派魏延等人北上,击败郭淮,费曜,可谓一场大胜;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亲自领兵对抗司马懿,场面占据上风,但最终因为粮尽还没有取得多大成果就不得不退兵,事后还击杀了来追的曹魏大将张郃,这波实际上不亏的。

能看出几次交锋下来,曹魏方面吃了不少的苦头,对于诸葛亮还是忌惮很深的,曹真讨伐诸葛亮失败后,曹魏对于伐蜀的提议更加不感冒了。对于诸葛亮这次北伐,很可能曹睿认为诸葛亮用兵锋锐,曹魏部队未必是其对手,所以干脆就准备熬过去,毕竟诸葛亮几次北伐兵粮上都出了问题。

不过司马懿本人出兵的意向可能也不是很强烈,如果他有把握打败诸葛亮的话,不会说什么作为主帅还要千里请命,不要忘了曹睿可是一度南下寿春的,一来一回时间都浪费完了,他这样做也可能是要体现出一个姿态,并不是真的想打,毕竟当年司马懿讨伐孟达的时候,可没有浪费时间等朝廷的回复,而是急行军打了孟达一个措手不及,将其消灭。

而对于诸葛亮而言,他来到之后,不是没有发起过进攻,但几次出兵都没有什么效果,攻打北原和阳遂都未能如意,在魏军彻底固守、拥有地利的情况下,诸葛亮强行出兵基本没有胜算的,毕竟曹魏方面准备充分,魏国国力也要比蜀汉强的多,司马懿、郭淮等人也都不是什么易于之辈,所以诸葛亮只能期待和曹魏正面对决。

在强攻无果,正面对决无望,魏军死守的情况下,诸葛亮也是无计可施,这换谁过来说实话也都一样。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没有退兵,而是拖了下来,他决心和司马懿熬到底,等待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