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真相如何(2/2)

。“俘斩万计”就意味蜀军的损失是以万人这个单位计数的,意味着这一战是一场空前的大胜,诸葛亮这次伐魏的总兵力可能都不到十万人,在卤城之战中一下就损失了数万人,这代表着什么?

如果真的像《晋书》所记载的那样,诸葛亮北伐实际上已经到此为止了,他本人已经在正面作战中被司马懿完虐,军队也损失惨败。司马懿以后根本不用提防诸葛亮再次来袭,诸葛亮大军都被司马懿消灭了,还怎么北伐!司马懿已经可以直接攻取汉中,消灭蜀汉了。

至于《晋书》后面记载的——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皆言,明年麦熟,亮必为寇,陇右无谷,宜及冬豫运。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

这就非常搞笑了,诸葛亮都被打残了,第二年开春怎么可能再来,损失了数万大军,蜀汉至少要三、五年才能恢复,司马懿那里还用的到一本正经的讨论诸葛亮兵粮的问题。

在《三国志》中关于诸葛亮退兵的原因都不是因为兵败而退却,记载多是粮尽退兵。

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三国志·诸葛亮传》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三国志·后主传》

要知道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贬官三级,如果像《晋书》所记载的那样惨败,诸葛亮得贬官几级啊!所以《晋书》关于此战记载的太夸张了,过于失真,无法为人所认可。

那么《汉晋春秋》关于此战的记载就属实吗?我只能说虽然这本书倾向于蜀汉,但这个记载的确是比较合理的。

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汉晋春秋》

关于此战的记载,在书中是很详细的,有时间,有地点,战果也很明确。可以看出来诸葛亮虽然获胜,但司马懿损失不大,还可以从容退回大营。

要知道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对于正面对抗是忌惮的,如果司马懿没有吃过亏这是很难想像的,毕竟司马懿本人也是三国时代有数的名将之一,他的军事能力是强悍的,如果他能正面作战击溃诸葛亮,是不会选择避战的。

这样一来《汉晋春秋》里面的记载就比较合理了,司马懿在第一次和诸葛亮正面交手时吃过不大不小的亏,所以心存畏惧,之后就采取拖字决,不愿与诸葛亮交战。

而且这个损失不能太大,必须在曹魏的承受范围之内,否则事后曹睿应该会有所处罚,但又不能太小,要不然司马懿可能就不会引以为戒,《汉晋春秋》里面魏军的损失恰好符合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