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第四次交锋!(2/2)

【蜀汉的反击】

&nb...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     诸葛亮面对曹魏大举来袭,一方面积极准备防御,一方面令魏延等人主动出击,大破敌军雍州刺史郭淮和后将军费曜。

建兴八年(230),诸葛亮派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雍凉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当时吴懿也随军出征,进入魏国南安郡内,击破魏将费曜。吴懿因功受封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并升任左将军。

不过这次作战蜀汉并没有得到领地的记载,虽然击败了魏军,但未能扩张自身的领土。

因为现在资料的缺失,并不能确定魏延等人出兵的具体时间,所以魏延等人有可能是在曹真等人退兵之后才出兵的。

【落幕】

自此诸葛亮时期蜀汉和曹魏的第四次交锋告一段落,以蜀汉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次对决,曹魏方面多路出兵基本无功而返,曹真所率领的主力部队更是基本连战场都没有摸到就被迫退兵,而蜀汉军队不仅力挫了曹军先锋夏侯霸,还主动出击击败了曹魏后将军费曜和雍州刺史郭淮,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但这一次作战曹魏虽然败退,却也没有伤筋动骨,主力部队基本保存完好,所以诸葛亮并没能借此胜利扭转对抗曹魏的僵持局面。

历史上曹真此战失利,首先是因为天时不利,曹真出兵后可以说基本大雨连绵,他的部队连前进都成问题,战斗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不过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因为曹真选择的时间不对,像诸葛亮历次北伐,除了第二次因为意外情况和这次为了反击曹魏,基本都是在春季出兵的,从未在秋季发动作战,这点说实话是曹真本人的责任。

其次,是因为诸葛亮提前已经有所准备,而曹魏内部争议不休,大军因为雨季部队迟缓,所以造成了魏军没来,蜀军已经等待良久,曹真没有先机。

最后,汉中地理条件优越,易守难攻,无论是从子午道还是走斜谷道,都不好走。

注1:后迁少府。是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以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於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於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原陛下先留心於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徵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