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曹魏的反击(2/2)

历史上曹真这一次讨伐汉中的军事行动是非常不顺利的,可以说从头到尾都不顺利,在曹真提出这个事情之后就一波三折,引来朝廷内部的广泛讨论,其中以司空陈群为首的数人,多次阻挠曹真的出兵计划,使得这次军事行动差点早夭。

太和四年(...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四年(230),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同时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升为大将军。曹真上表认为蜀汉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给予还击,分兵几路前去攻打,一举消灭蜀国。

明帝曹睿一开始可能准备答应,但后来被司空陈群知道了。陈群认为当年曹操到阳平攻张鲁,已经多收豆麦以增添军粮,然而张鲁未下而军粮犹乏。如今既无别因,而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粮草必会受到钞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则劳损战士,这些都是不可不熟虑的事。曹叡便依从陈群所议,结果曹真的计划就这样被否决了。

然而曹真并不甘心,陈群不是说从斜谷出兵不行吗,那就换从子午谷出兵。然而子午谷也不好走,于是陈群又再次陈述了出兵的种种不利因素,并且谈了如果真的出兵,自己对军事调度等方面的看法。曹睿这一次并没有直接否决曹真的提议,而是把陈群的上疏直接交给了曹真参考,让他考虑一下,结果曹真却据此诏书随即出动,直接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历史上曹真出兵讨伐蜀汉之所以会受到朝廷内部的阻碍,一方面是因为汉中易守难攻,地势险峻,又有蜀汉大军驻守,诸葛亮亲自坐镇,难以攻克,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和党争关联不大,陈群之所以阻止曹真出兵,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更为主要的是陈群可能害怕曹真成为第二个曹休,毕竟曹休的前车之鉴并不远啊。

曹真选择出兵讨伐诸葛亮的时间点其实比较敏感的,就在石亭之败两年之后,洛阳的大臣们还没能完全从曹休死亡的阴影走出来,而曹休是大司马,曹真也是大司马,曹休是数路伐吴,曹真是数路伐蜀,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很多。

但对于曹真而言,他实际上并没有把诸葛亮太放在眼中,他有着这个自信,并且还有着支撑自己信念的能力,曹真的地位不仅仅来源于自己的姓氏,更来源于自身的能力。曹真在曹操麾下时已经崭露头角,在曹丕时期更是战功赫赫,曹睿前期曹魏南以曹休对抗孙吴,西以曹真对抗诸葛亮,面对诸葛亮的数次来袭,曹真的表现基本无懈可击。

所以面对诸葛亮的数次来袭,曹真要做出反应,他要报复的不仅仅是诸葛亮一人,更是整个蜀汉。

而面对朝廷内陈群的阻碍,明帝曹睿模棱两可,曹真可能并不在乎,陈群地位虽然高,但也不过是一个文臣,没有多少领兵作战的经验,而曹睿虽然贵为天子,然而尚且年少,经验不足。

曹真作为曹丕托付四位托孤大臣之一,曹休死后曹魏集团的第二人,军事上的最高统帅,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有着绝对的自信,也有着足够的能力,他相信自己不是第二个曹休,相信自己能打败诸葛亮,甚至能消灭蜀汉,所以曹真要出兵伐蜀,甚至无视曹睿的态度也要出兵伐蜀。

因为他是曹魏大司马曹真,他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