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后出师表(2/2)

张俨是东吴的著名学者,在蜀汉灭亡不久后死去,诸葛亮在世时,张俨应该已经出生,但年龄估计不会太大,所以张俨从出身,从年龄上来看,基本不可能是《后出师表》的作者,这篇文章也应该是其转载的,后来可能被习凿齿编辑到《汉晋春秋》之中(注2),最终被裴松之补充到《三国志》里。

之所以会出现作者是不是诸葛亮的争议就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出处离的有点远,如果《三国志》或者《诸葛亮集》中有记载,那基本就不会有这些争议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采取的历史材料基本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有一个出处,其次立场没有问题、没有什么矛盾之处,然后能合情合理,不要太夸张,最后最好是一手材料,基本这些都满足的,我都认可为正史。

以这个标准来看一下《后出师表》,首先有记载出处,并且是可以说是有一手材料记载,并且也没有资料记载《后出师表》是其它人写的,也就是说也没有什么矛盾,作者和诸葛亮也联系不大。

再看一下合不合情理。

历史上《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相隔时间并不远,中间就也就差了两年时间,看似诸葛亮没有必要短时间内连写两篇,但实际上诸葛亮很可能也没办法,为什么?因为第一次北伐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如果胜利了,诸葛亮的确没必要写《后出师表》,但如果输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可以预见必然有一波掀起反对北伐的浪潮,诸葛亮为此在写一篇《后出师表》反驳他们还是很有必要的。

从《后出师表》的内容来看,也的确如此,所写的内容重点都是蜀汉不应该放弃北伐,哪怕有风险也应该继续北伐政策,而且写的也诚恳,很现实,诸葛亮在里面就没有保证过北伐一定会成功,但就算不成功也要打。

所以诸葛亮是有理由,也有必要写《后出师表》支持继续北伐的,现有的资料上也都认可《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著,张俨、习凿齿和裴松之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但他们离三国时代都不远,他们都认可《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写,要否认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资料就要有充足的理由,要不然《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是谁写的!

诸葛亮写《后出师表》是符合情理的,也是有资料证明的,光说《后出师表》没有记载于《三国志》里面就否定是诸葛亮所著是不行的,因为《三国志》本身记载的就不多也不全,而其他一手资料经过两千年流失大多残缺不齐,所以有材料表明是诸葛亮所写或者说《后出师表》能流传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人说了《出师表》既然在《三国志》里面有记载,那么为什么《后出师表》就没有记载呢?这看起来有些道理,但不要忘了《出师表》以及《后出师表》都是后人取的名字,实际上这两篇文章都不过是当时诸葛亮的上疏而已,而历史上诸葛亮给刘禅写了那么多封上疏,《三国志》和《诸葛亮集》里面是全部都有记载的吗?

要想否认《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所写,要不然找到相应的材料,或者说真正的作者,要不然就要有诸葛亮不可能写《后出师表》的充足理由,否则从资料中只能看出是诸葛亮所写的,如果连《后出师表》都要强行争议不是诸葛亮所写,那能争议的事情就太多了。

一味的否认,而没有证据,没有理由是不行的。

注1:《三国志》和《诸葛亮集》都是陈寿编辑整理的。

注2:《汉晋春秋》中的《后出师表》有可能并不是取材自《张俨默记》中,而是其它已经失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