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孙权称帝(2/2)

太子孙登让侍中胡综作《宾友目》说:“英才卓越,出类拔萃,是诸葛恪;精识时势,见解深刻,是顾谭;雄辩明达,言能释疑,是谢景;学问深邃,可与子游、子夏等同,是范慎。”羊衜私下反驳胡综说:...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综说:“诸葛恪才大然而粗疏,顾谭精明然而残忍,谢景善辩然而浮浅,范慎精深然而狭窄。”羊衜终于因此言被诸葛恪等厌恶,以后这四人全都败倒,正中羊衜所言。

《吴录》记载权告天文曰:“皇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权生於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於汉,汉氏已绝祀於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徵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终天禄。”

【吴国建立时间的争议】

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吴国在黄龙元年(229)正式建立的,不过有部分人认为吴国实际上上建立的时间可以向前推,黄武元年(222)孙权被封吴王之后,吴国实际上就已经成立了。

不过后一种看法我个人并不认可,因为按照这种说法,魏国和蜀汉的成立的时间也会大大推前了。

毕竟在当时封王建国,的确能建立诸侯国,但也就这样了,诸侯国在名义上还是不能自主的,如果诸侯国都算国的话,那汉朝封王建国的要有多少啊,别忘了,汉朝长期都有诸侯王存在的,其中异姓王也不在少数的。

或许有些人要说了,当时的孙权实质上已经长期割据一方了,再加上名义上封王,有名有实,怎么就不算建国了。然而曹氏和刘备都是先王再帝了,如果孙权算在黄武元年(222)就建国了,魏国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建安十八年(213)或者建安二十一年(216),蜀汉的成立也可以向前推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了。

毕竟魏蜀吴三国都是先经历封王在称帝的,而曹操在封王时,曹丕在继承魏王后都还是承认汉朝统治的,刘备自封汉中王(汉王)也不例外,而孙权也是被曹魏封王,也是承认了曹魏的正统地位,虽然实际上割据一方,但在名义上并没有脱离曹魏的。

封王建国和称帝建国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在三国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天下的主人是皇帝,是天子,并不是诸侯王,所以封王只表示对一方有割据之权,但上面依然要承认天子的存在。而称帝就表示自己就是老大了,或许有敌人,或许有盟友,但只有部属没有上司了。

而且在黄武元年(222)的时候,孙权并不是不想称帝,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了,孙权怎么可能不动心思,而是当时他根本就不敢称帝,他一没有曹魏的实力,二没有刘备的血统,一旦称帝就要被曹丕和刘备联合讨伐,所以孙权最后只捞一个吴王,还得依附于曹丕这个后辈之下。

直到黄龙元年(229),东吴和蜀汉之间的关系已经稳定,曹魏暂时无力威胁之后,孙权才敢称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