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压制孙吴(2/2)

一系列设置。曹丕大军到达广陵,看到绵延数百里的围栏,心中惊疑,又见长江正在涨水,于是引军退却。诸将这才明白徐盛有先见之明,纷纷拜服。

据《魏氏春秋》记载:文帝临江而望,叹息:“尽管魏有铁骑成千上万,却毫无用武之地,看来无法取胜了!”

另据《吴录》记载,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有渡江之志。权严设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於径路夜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

次年黄初六年(5),魏文帝曹丕再次准备讨伐孙权,他召集群臣讨论。鲍信的儿**正鲍勋劝谏:“朝廷屡次出动大军征讨,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是因为吴、蜀两国唇齿相依,凭借地势险要和长江的阻隔,有难以攻克的优越条件。去年亲征,龙船被波涛漂荡在长江南岸遇阻,陛下身陷危境,大臣们心惊胆破,那时朝廷几乎被倾覆,应作为后世百代的警戒。如今又劳师动众,远途征讨,每天的经费需要用千金,国家的钱财都白白耗费掉了,而狡猾的敌人仍在那里耀武扬威,我认为再不可以这样了。”文帝听到鲍勋这番议论,大为愤怒,将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

这年八月,文帝率领水军从谯地出发,沿着涡水进入淮河,改从陆路到徐州。十月,曹丕驾临广陵故城,临江检阅军队,士兵十多万人,旌旗数百里。

当时蒋济上表陈述水路难于通行,又献上《三州论》来劝告文帝。文帝没有听从,于是几千条战船都停滞在水中不能前行。谋划的人想就在那里留下士兵进行屯田,蒋济认为那里东边靠近湖水,北边面对淮河,如果到了水盛时,贼兵容易前来骚扰侵犯。不可在那里安营屯田。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车驾立即出发。归还到精湖时,湖水逐渐退尽,文帝把船留给蒋济。那些船只本来散置于几百里长的水中,蒋济又凿地作成四五条通道,将船聚拢,预先制作土墩用来阻断湖水,把水引到船后,一下子打开阻遏,船就被积水推进淮河里。

魏文帝返回洛阳,对蒋济:“对事情不能不弄清楚。我先前决定将一半船只毁在山阳湖中,幸亏你设法将船只解救,虽然在我后面,却几乎与我同时到达谯郡。还有你每次提的建议,都很合我的心意。今后征讨孙权的计划,要认真研究讨论。”

【未成的南伐】

曹丕上台之后,虽然多次大举南下讨伐孙权,但实际上只有第一次形成了明显的攻势,其后两次都有名无实,双方基本都没有交锋。

当然了,这也有很多原因,其中很明显的一就是曹丕拿孙吴的水军没有什么办法,每次率领大军到了江边都只能望江而叹,因为长江天险的缘故而拿孙权无可奈何。

另外这和曹丕过于心急也有关系,当时孙权的根基在吴郡,曹丕就直接到广陵,有准备一战功成的意图(广陵郡一江之隔的南边就是吴郡),不过死活过不了长江,实际上当时曹丕不去广陵而直接打江陵没准还能有所战果,毕竟江陵在江北,至少打的到,而且吴国在荆州根基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