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刘备称帝(2/2)

从内部上来说,大家其实也都希望刘备称帝,在连续失去荆州和上庸三郡后,刘备集团威势大衰,急需要重整旗鼓,而刘备称帝顺势称帝,则可以起到打气的效果。

另外益州群臣也都想趁刘备称帝的机会加官进爵,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刘备也不能自绝于部下,所以他要称帝,要给部下们封赏。

对于刘备自己而言,他也是希望称帝的,毕竟刘备年龄也不小了,当时刘备已经六十岁了,他没有多少时间了,而刘备作为宗室,他也有资格称帝,所以在曹丕篡汉之际,群臣进谏之际,刘备最终选择了称帝。

当时益州久为谣传汉献帝已死,百姓们固然得不到北方的消息,然而益州的那些的大员则不可能不清楚,但却没有人出来澄清,也没有人来控制谣言的流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默契,大家都知道的默契。

刘备称帝后也实现了当年董扶的预言——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继承汉室≠继承汉朝】

刘备虽...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刘备虽然在章武元年(221)称帝,延续了汉室的存在,但这并不代表着刘备延续了汉朝的存在,这两点并不一样。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认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对汉朝而言,虽然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然而属关系太疏远了,已说不清有多少代,处于什么名分和地位,就同南朝宋高祖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李自称是唐朝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真假难辨。

这点我并不认可,前文已经说过了刘备虽然家道中落,但实际上是只是因为其父亲去世,自己家中环境不好,但当时在涿郡涿县的刘氏宗族势力依然不小,单单说刘备身份难查还可以说的过去,但不可能一个大家族人们都不知道是不是皇室后裔的。

而且在整个三国时期乃至两晋的文献中就没有找到质疑刘备出身的记录,刘备和刘秀出身类似,司马光的观点并不能让人很信服。

不过我认为刘备能算继承了汉朝的遗统,但他还算不上继承了大汉的事业,因为我认为刘备还不够格,他只是一国之主,并不是一个王朝的主人。蜀汉说到底还是太偏太弱了,连东晋、两宋都比不上。

注1: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故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所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三建九会备。’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於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昴毕;昴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豫睹,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一。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原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燿,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於汉中也。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1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