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刘焉的益州集团(2/2)

...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一年后,灵帝去世,天下大乱,董扶去官还家,于八十二岁去世。

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向秦宓问董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宓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可以看出老爷子也是爱憎分明啊。

董扶作为一个谶纬家,对于刘焉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可惜他的预言最终没有应验在刘焉以及其子孙上,而是等到了三、四十年多年后,皇叔称帝之时才得以实现。

赵韪在历史上也和董扶一样弃官追随刘焉,其理由一方面可能是看好刘焉,进行政治投资,另一方面是因为赵韪本身就益州巴西人。

赵韪是为数不多的追随刘焉入蜀之人,后来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刘焉的重用,成为了刘焉的左膀右臂,也是益州本土士人的领袖,但他的主要活跃期间是在刘焉死后的刘璋时期,所以关于他,我们在后面再谈。

至于张鲁,他是刘焉最终能脱离朝廷割据益州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人物,没有张鲁的支持,刘焉是无法成功的摆脱朝廷的,尤其是在董卓还没入京之前。

当然,在当时张鲁可是反贼的,刘焉是效忠于朝廷的,只是被逆贼张鲁截断交通和朝廷无法联系上,至少官方文字是这样的。

庞羲从汉灵帝时就开始担任议郎,和刘焉是亲家,其女庞氏嫁予刘璋长子刘循为妻,在马腾袭击长安失败之后,出资将刘焉的孙子们救出弃官入蜀并得到了刘焉的重用,是刘焉集团东州士的领袖,亦是和赵韪平起平坐的刘焉的托孤大臣。

除了这些核心人物之外,像苏固、贾龙、张修、任岐、庞羲这些人物也都可以说是刘焉的部下。

苏固是汉中太守,名义上是刘焉的部下,但实际上并不是刘焉的嫡系,刘焉对其掌控能力很弱,但汉中郡的位置又关系到的刘焉的大计,所以苏固成为了刘焉必须铲除的目标,进一步说的话汉中郡必须被刘焉确确实实的控制在手里。

刘焉给了张鲁官职,苏固因此对张鲁等人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其杀害,张鲁趁机控制了汉中,依照刘焉的计划阻断了交通,为了刘焉割据益州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张修本来是和张鲁一道的,后世还有人认为张修就才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而且张修和他的米教早在黄巾起义时期就已经有所活跃,还有人认为张修就是张衡,这方面的争议是比较多的。

根据现有历史资料来看,张鲁和张修极可能是亲戚甚至是兄弟,但由于现在的材料所限,我们已经无法查证。但毫无疑问的是,张鲁在杀死张修之后,完全的掌控了五斗米教和汉中郡。

贾龙曾经和董卓一起并肩作战过,讨伐过羌族,所以他后来会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调转枪头背叛刘焉,只可惜刘焉不是山大王马相,贾龙最终兵败被杀。

任岐原也是刘焉的部下,背叛刘焉后被其击败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