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诸子争嫡 下(2/2)

辛毗事后将曹丕的表现告诉女儿宪英,时年二十多岁的宪英便感叹地说:“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不可以不怀着忧虑之心,主持国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惧之心,在应该忧戚的时候竟然表现得如此喜悦,又怎会长久呢?魏国又怎能昌盛?”

【作死的曹植】

曹丕为了击败曹植,自然是不遗余力,他身边聚集了司马懿、吴志、陈群、朱铄等人,这四位也被称为曹丕的“四友”。

后曹丕还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据说某次曹操带兵出征,曹丕和曹植共同送到路旁,曹植称颂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旁边的人都瞩目赞赏,曹操自己也很高兴。曹丕感到惆怅,若有所失,吴质就在在他耳边说:“魏王即将上路的时候,流泪哭泣即可。”及至辞行时,曹丕哭着下拜,曹操和部属们都很伤感。因此,大家都认为曹植华丽的辞藻多而诚心不及曹丕。

据《世语》记载,当初,丞相主簿杨修国和丁仪兄弟策划立曹植为魏的太子,五官将曹丕对此很担扰,把朝歌长吴质藏在旧竹箱中,用车接来,和他计议。杨修将此事告诉了魏王曹操,曹操尚未调查,曹丕知道后感到恐惧,于是告诉了吴质。吴质说:“没有关系。”第二天,又用竹箱载绢进入曹丕的宅邸,杨修又报告了曹操,进行检查,里边却没有人。曹操因此对杨修等人产生怀疑。

当然了,曹丕最终能成为世子,还和曹植自己作死有着很大的关系。

建安十九年(214),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于曹植的期待,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当时曹操每当到曹植那里,顾虑曹植做事有不妥之处,杨修就揣度曹操的意图,预先为曹植草拟十几条答辞,告诉曹植手下的人:“魏王的训诲来时,根据他的问话,作出相应的回答。”因此,魏王曹操的训诲刚刚送来,曹植的答辞就已经送去。曹操对这样迅速的回答觉得很奇怪,经过追问,真相泄露出来,曹操对于曹植不禁感到失望。

曹植既然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而曹丕则施用权术,掩盖真情,自我矫饰,宫中的人和曹操部属大多为他说好话,所以最终在同年曹丕被立为魏太子。

而曹植争夺世子之位失败后,仍然不见悔改,二年后,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就此,曹植彻底和继承曹魏大业说拜拜了。

延康元年(220),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同年,汉献帝禅让,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曹丕即为魏文帝,成为了魏朝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