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荀彧之殇(2/2)

就不能得到拯救。汉末天下大乱,百姓灾难深重,假如没有绝顶的才能,便不能拯救百姓。既然这样,那么荀彧舍弃曹操,还能去辅佐谁呢?

齐桓公的时代,周期王室虽已衰败,但还没有像建安初期的汉朝王室那样。建安初期,全国大乱,汉朝朝廷连一尺土地、一个百姓都没有。荀彧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推荐任用贤能的人才,训练军队,裁决机要,制定策略,征伐四方,连续获胜。于是转弱为强,化乱为治,占有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荀彧的功劳难道还不如管仲吗!管仲没有为子纠而死,但荀彧却为汉朝王室而死,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了!”

可是,杜牧却认为:“荀彧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在官渡之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则比作楚汉相争。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才想在汉代留下尽忠的声名。这就好比教小偷去挖墙破柜而不与小偷分赃,能说他不是小偷吗?”。臣认为,孔子说:“文胜质则史。”所有撰写历史的人,在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语时,都会加以修饰。那么,把曹操比作刘邦、刘秀以及楚汉相争等,只是史学家的文字,怎么会都是荀彧所说的话呢!根据这些话来贬低荀彧,是冤枉人。而且,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彧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臣,会受到与萧何一样的赏赐。荀彧不贪图这样的富贵,而牺牲生命换取的名声,难道是人之常情吗!”

【荀彧之惑】

不管裴松之和司马光对于荀彧多么推崇,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荀彧是选择了帮助汉室天子,并且最终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恋旧情选择除去荀彧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荀彧这么做是非常令人疑惑的,荀彧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从曹操占据东郡开始就一直追随曹操的元老级人物,并且可以说是曹魏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地位在曹魏集团中长时间以来可以说就仅次于曹操一人而已,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荀彧没有任何理由站在曹操的对立面,曹操被封为魏公,荀彧反而应该由衷的高兴才对的。

而以荀彧的才能,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汉室衰落已经成为定局,曹操封公,封王也是大势所趋,然而荀彧却选择背道而驰,和大势所对抗,因此得罪了曹操,最终一命呜呼。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荀彧对于大汉对于献帝忠心到这个地步呢?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就出在“居中持重”上面,曹操在迁都许昌后,经常在外面领兵作战,其内部的政务和朝廷的管理就都交给了荀彧,而这一点恰恰导致了荀彧和天子汉献帝长时间的接触,因为当时荀彧是曹操的代言人,而献帝则是国家名义上的领导者,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沟通的。

而这个时间有多长呢?从建安元年(196)开始,一直到建安十七年(212)荀彧去世,他和献帝在一起待了快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下来献帝对于荀彧怎么可能没有影响,由于和天子的朝夕相处,使得荀彧对于天子产生了同情心里,这点在对外方面没有问题,但在对内上面,荀彧就可能无法做到以曹操的利益为最优先了。

最终在曹操对于皇权产生直接威胁之时,荀彧被迫和曹操决裂,这无论对于曹操而言,还是对于荀彧而言,都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