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魏公战吴王(2/2)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还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一个多月(一说百余日),亦未能破城。

历史上合肥城之所以能抵抗孙权大军来袭,和之前的扬州刺史刘馥是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在严象死后继任为扬州刺史,当时扬州全土基本为孙氏所占,能控制的区域内还有着梅乾、雷绪、陈兰等割据势力,曹操还面临着袁绍大举进攻,无力支援扬州,刘馥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到了扬州。

他在上台之后,建立起州城的治安措施,对合肥南部的雷绪等势力采取恩抚的策略,开始集中众儒生,建立学校...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立学校,扩大屯田,兴修治理芍陂、茄陂、七门堰、吴塘等阻水的土堰,用来灌溉稻田,使粮食增长,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又高高地构筑起城上的防御工事,大量贮存滚木石,编制了千千万万领草苫,并增加了几千斛鱼脂油的积储,作为战斗防御的准备。

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孙权出兵也可能和此有关系,但刘馥人虽然走了,其留下来的防御措施就没有改变。据记载打到最后,正赶上连天下雨,城墙几乎要坍塌了。守城的军民用草苫蓑席覆盖住城墙,夜间点燃鱼脂照亮城外,观察敌方的动向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孙权军终于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撤退。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因此对刘馥更加怀念,认为刘馥的守御策略比起春秋时期守晋阳的董安于还要出色。

当时曹操已经北还,遂派张喜救援合肥。但合肥守军等候个多月后仍不见援军至,蒋济秘密告诉扬州刺史,诈称得到张喜的书信,步骑四万已经到达雩娄,应派遣主簿迎接张喜援军。即写书信遣三部使让他们把这消息告诉城中守将,一部入城,另外两部被敌军捉去,孙权信以为真,急忙放火退走,合肥得以保全。

这一战拉开了孙权和曹操在长江下游一带近十年,曹魏和东吴两大集团在此半个多世纪争夺的开端。

【合肥之战的时间点】

关于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的时间上,在《三国志》中是有着不同的时间记载的,其中《武帝纪》中记载其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前,而《吴主传》中记载是在赤壁之战后,总体来看应该以《吴主传》中为准。

《武帝纪》中其时间记载为“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闻□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

而《吴主传》中为“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权自率众围合肥”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夺取荆州之后并没有留给孙刘联盟多少的时间,他们面对强势的曹操只能尽力抵抗,所以孙权在当时能和刘备及时确立同盟,做好对抗曹操的准备已经不错,根本就没有其他时间和力量再出兵进攻合肥。

再从兵力来说,孙权当时给周瑜对抗曹操的兵力就两三万人,不是因为孙权不想多给,而是孙权还没来得及集结更多的兵力,所以在赤壁之战前孙权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北上,那时他自保都来不及呢。

这点从《江表传》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周瑜问孙权要五万大军对抗曹操,孙权是这么回答的:“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也就是周瑜一开始率领的只是先发部队,只不过后来没想到曹操居然不堪一击,打他先发部队就够了,孙权就带着后面集结的兵力趁机攻取合肥,只不过没能成功就是了。

综合而言,我赞同《孙盛异同评》对于此事的评价:“按吴志(注1),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注1:这里的吴志指的是《三国志·吴志》

ps:最近都被拉去打牌了,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