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隆中对(2/2)

最后一步就是北伐,诸葛亮在这里不仅强调了同时从荆州和益州北上,遥相呼应,两路大军同时北上,还明说了北伐的前提是北方必须出现动乱,有足够的可乘之机,言外之意就是没有足够的时机就不要动手。

另外在“隆中对”有一个从始到终都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外联孙权,因为在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长江天险是刘备和孙权共有,刘备可以借助长江对抗曹操,但对付水军更胜一筹的孙权就是笑话了,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在刘备的东侧,刘备在南方想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就必须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和孙权联合可以抗曹,但让孙权倒向了曹操那边就是曹孙联合灭刘了。

在“隆中对”中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概念也初步被提了出来,诸葛亮的规划里是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和益州,孙权占据江东,北方则是曹操,孙刘联合以长江天险抵御曹操,后刘备从荆州、益州两路发兵趁北方变乱而夺取天下,复兴汉室。

而在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不过是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小伙子,而刘备也不是是一个年近五十尚寄人篱下、一事无成的落魄者。

然后的历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刘备成就了帝王大业,诸葛亮则被认为是千古名相。

【三国时代“四大对”】

“隆中对”是继“冀州对”、“江都对”、“榻上对”之后的最后“一对”。他出现的最晚,历史影响也最大。

“冀州对”是北方袁绍集团的战略方针,“江都对”是孙策集团的战略指导,“榻上对”则是“江都对”的继承和发展,而“隆中对”则是刘备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

注1:在《三国志》中我并没有看到刘备去见诸葛亮时间的明确记载,这里的时间是根据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语的推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