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曹操和孙权(2/2)

曹操势大之后,虽然对孙权采取半拉拢的态度,但并不是就不是其做出限制了,早先曹操征召孙策的弟弟去许昌未成,孙权上台之后,曹操再次要求孙权将儿子送到许昌这里来做人质。

据《江表传》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在建安七年(202),下书责令孙权,让孙权把儿子送到曹操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不愿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也是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孙权和曹操】

在孙策时代初期,东吴集团刚刚成立所以急需要朝廷或者说曹操的支持,其后孙策发展迅速,势头猛进,而曹操则陷入了对袁绍的苦战中,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孙吴集团对曹魏掌控了主动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江东之主孙策在此时被刺杀,大好机会不得不白白错过。

孙权继承大业之后,大局几乎已定,曹操已经打败袁绍,是当时最接近一统天下的男人,相对于强大的曹操集团而言,孙权太弱小了,更不幸的是扬州理所当然也是曹操的目标之一,然而幸运的是当时曹操的主要敌人还轮不到孙权。

当时曹操知道孙权想割据一方,甚至再进一步,但曹操自己也要先平定北方的袁氏,再消灭荆州的刘表,因为孙权和刘表有着杀父之仇,所以可以帮助曹操牵制刘表,这也是曹操对于孙权集团比较宽容的主要原因之一,哪怕孙权拒绝送人质。

而对于孙权而言,他也是需要时间稳固内部、发展自身势力,这个时候孙权的力量还远远不足与曹操对抗,更不会主动向曹操挑衅,当时孙权首要目标是占据长江以南的荆州,所以当时两者之间的矛盾基本比较缓和。

孙权和曹操虽然都暂时没有撕破脸,但他们都很明白那一天早晚会来的,其实他们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孙权只要在曹操平定北方袁氏之前占领荆州,就可以拥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曹操的进攻,甚至有希望反攻。而曹操只要消灭了袁氏,南下及时占据了荆州,那么孙权几乎就基本等于结束了。

孙权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稳定内部之后,重点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讨伐荆州。

ps:今天开始恢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