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郭嘉和如果(2/2)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 而且讨伐乌恒之时,郭嘉在易城建议曹操留下辎重,轻装简行,这在后面也被证明是错误的,其后曹军出现了补给不足的情况,被迫杀马,可能就和郭嘉的提议有关。郭嘉认为曹操出兵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没有看到,由于当时乌恒远在塞外,出自中原的曹军对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不熟悉,所以曹操的进军很快就引起了乌恒人的注意,一开始是并没有取得响应的效果,后来曹操假装退军,在田畴的建议下绕路进攻这才让乌恒人大吃一惊。

曹操在历史上为了平定北方,在袁绍死后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从建安七年(202)一直到建安十二年(207),这段时间也是郭嘉的一个活跃期,可是尽管北方四州领土广阔,但在袁氏内扛的情况下真的有那么难打吗?如果没有郭嘉的话,曹操夺取北方的时间很可能完全不用六年那么久。

所以郭嘉在活着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证明自己对于曹操集团是必要的。

【君臣相知】

在曹操麾下诸多谋士之中,郭嘉是最知曹操心意的,曹操就这样评价过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这在历史上也是事实。

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曹操认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郭嘉同样说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在刘备叛变,曹操准备讨伐徐州时,多数将领都都不赞同,曹操就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也是同样的观点:“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而在先北还是先南的问题上郭嘉也是和曹操非常默契,两人都想先讨伐南方的刘表,后来也是郭嘉大力支持曹操讨伐乌恒。当然郭嘉也有不赞同曹操的时候,在下邳的时候曹操想退军就遭到了郭嘉的阻拦。

当时曹操和郭嘉关系很是亲密,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郭嘉还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因此还被陈群奏了一本,而曹操一方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他们之间的关系当时就是如此的融洽。

君臣相知是件好的事情,郭嘉也因此被曹操所重用,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曹操才在赤壁败北后想念其郭嘉,但仅仅如此的话还是不能说明郭嘉可以改变赤壁之战的结果,首先郭嘉并没能在历史上证明自己有改变赤壁之战结果的能力,其次郭嘉和曹操一样都对于水战不擅长,而郭嘉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不是很出色,例如讨伐乌恒的时候,郭嘉的提议就因为环境的影响而适得其反,最后谁能保证郭嘉不和曹操一起乱来呢?

郭嘉在决定性的大战(官渡之战)中没有证明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讨伐乌恒)也没有证明自己,而赤壁之战恰恰是一场和官渡平齐的决定性大战,而且还是北方人所陌生的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