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黑山军之乱 上(2/2)

【黑山军和黄巾军】

历史上黑山军、白波军以及其他的黄巾余党都是主要是由张角死亡后、原黄巾大起义失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不少人都是原黄巾军的的将领和部下。

而这些人也借助着黄巾军之名再次反叛,流窜四方。

而另一方面,黑山军等黄巾余党虽然和原来的黄巾军组织虽然表面上是一脉相承,但他们在实质上已经完全不同。

张角所建立的黄巾军是太平道为基础,政教军合一,非常严密规范的组织,以张角所在的冀州为核心,在全国各地有着大大小小的三十六方,其中宗教色彩是非常浓厚的,有着自己的教义、信仰和目标。

而黑山军和其他的黄巾余党则截然不同,他们虽然有着挂着黄巾军之名,但本质上已经开始和张角所成立的太平道脱离了关系,基本失去了宗教的颜色,分散在各地,以各自的首领为核心。

当时这些黄巾余党的领袖基本都出身贫寒,其名号都往往源于其个人行为的某项特征,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

所以说黑山军虽然传承于张角所创立的黄巾军,但已经完全和普通的农民起义区别不大,基本是为了生活而反抗,而不在拥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组织上也是非常的分散,虽然各地义军都打着黄巾之名,但已经不在以太平道为先,相互之间更为接近为松散的同盟。

黄巾余党们继承的只有黄巾之名,而无黄巾之实。

【“黑山军”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黑山军”这个名称应该和其活动范围有所关系的。

黑山军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活动区域是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地跨冀州、司隶,其中黑山在太行山脉的南端,这可能就是现在“黑山军”名称的由来。

而“黑山军”这个称呼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已经无法准确的确认了,没有足够的资料表明是张牛角还是张燕先打出来。

而历史上黑山军会放弃黄巾军的称号,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和其他的黄巾余党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觉得黄巾军未来不理想,所以就改名摆脱和黄巾军的关系。

而且后来张燕准备归顺朝廷,请求封号。在这种情况下,张燕等人也不可能在顶着黄巾逆贼的称呼来引起灵帝和朝廷内大臣的怨气,所以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去黄巾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这方面来说,最初打出“黑山军”称号更可能是张燕,而不是张牛角,毕竟张牛角活着的时候虽然势力已经不小,但真正把黑山军发扬光大的还是张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