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困难重重的另立(2/2)

袁术自己已经怀有不臣之心,不希望国家出现一个英明成熟的帝王,所以他假借已经有了正统的大义拒绝袁绍和韩馥。

虽然没能成功的拉拢到曹操和袁术,但袁绍没有放弃,他和其他关东诸侯商议之后以献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关塞,不知献帝是否平安为由,拥护刘虞为帝,并且派出使者征求刘虞的意见。

当时的使者是原乐浪太守张岐,看到张岐准备给自己加封皇帝的称号,刘虞是惊恐异常,他严厉的斥责张岐到:“如今天下动乱,士上遭难。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国耻。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

刘虞坚决拒绝了袁绍、韩馥等人的要求,不愿意做皇帝。

于是袁绍、韩馥退而求次要求又请刘虞兼尚书事务,以皇帝名义封官拜爵,刘虞依然不答应,甚至还把使者给杀死了(一说刘虞是准备逃到匈奴哪里)。

由于刘虞的态度非常坚决,袁绍、韩馥等人也没有办法,另立大计最终破产。

历史上袁绍的另立计划是具有可行性的,但要在当时的环境下成功,光靠袁绍、韩馥等人的力量还是有所不及。

袁绍在寻求另立的支持时,曹操、袁术都以大义之名拒绝了袁绍,这两个人说的都是正气凛然,但是不是真心的呢?后来其中一个把献帝当傀儡用,另一个干脆自己当了皇帝,说好的振兴汉室呢?

袁绍得不到袁术、曹操等人的支持后,直接联系到刘虞,希望他能作光武皇帝,自己和韩馥能做耿弁、冯异,帮助刘虞恢复汉室,但没想到刘虞根本没有这个抱负,也没有这个担当。

当然,归根结底袁绍等人另立面临的最大的阻碍其实就是皇帝的大义,董卓为什么被群雄讨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威胁到了大汉的正统。

而现在袁绍、韩馥另立的行为尽管出发点也是为了大汉,但再立一个皇帝也就等于会多出来一个皇帝,这会使得天下分裂,同样会威胁到大汉的正统,有一就能有二,有二就能有三,你袁绍能再立一个,别人为什么不行?

更何况大部分人还是认可汉献帝刘协的,虽然他是董卓拥立的,但刘协毕竟是灵帝的亲儿子,现在灵帝也已经就剩这一个儿子了,他不当皇帝谁当?

袁绍本人的声望已经不低了,但还是远远比不上大汉王朝四百年积累下的声誉。

另立的阻力太大了,袁绍的弟弟袁术不干,袁绍的好朋友曹操不干,就连刘虞本人也不愿意,袁绍有决心也很坚持但最终还是不可为。

袁绍另立最终失败了,但这不代表事情结束了,因为袁绍还什么问题都没解决呢,董卓依旧在一旁虎视眈眈,联盟也是四分五裂,就连和韩馥短暂和好,现在来看随着另立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袁绍必须再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注1:《魏书》的立场是以曹魏为正统,明显倾向曹操,这一点大家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