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袁术的辉煌 下(2/2)

在袁术年轻时见到谶书上说“取代汉朝的是当涂高”,就觉得自己的名字和谶书符合(注3)。又因为袁氏出于陈国,是舜的后代。以黄德代替赤德,以土代火,符合五德五行运行的次序,所以心存僭越反叛的想法。

... --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br /

献帝兴平二年(195)冬天,叛将李傕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天子及公卿百官,保护献帝和献廷的杨奉被叛军打败,献帝只身逃到黄河北边去了。看到天子败于曹阳,袁术觉得时机已到,第一次对部下们公开了自己的想法。

他召集部属们开会说到:“现在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

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

后来袁术又派人召张范,张范推托生病,派弟弟张承前来应付。

袁术问张承:“从前周天子衰败,就出现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秦朝政治混乱,汉朝接替秦朝取得政权。现在我凭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士人和百姓,想向齐桓公求福,和汉高祖比拟功业,可以吗?”

张承回答说:“遣取决于德行而不在人多。要是能够施行德政,符合天下人的需要,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成为霸主天子。如果僭越犯上,不加节制,违背时势去做,这是大家要废弃的,谁又能使它兴盛呢?”

袁术听了很不高兴。

历史上陈珪破坏了袁术和吕布的同盟,但实际上陈珪和袁术都是豪门世族出身,少年时代就交往甚密。

袁术有称帝的野心之后就曾经直言不讳的给陈珪写信说:“当年秦王朝丢失了政权和王位,天下群雄竞起而夺之,最后被智勇双全者捷足先登而夺到手。如今天下事情一片乱糟,刘氏江山面临瓦解之势,诚然又到了天下英雄逐鹿之时。我与足下您有多年的交情,难道您不肯帮助我吗?若是要做谋取天下的大事,只有您才是我最信任的人啊!”

陈珪的儿子陈应此时也在下邳,袁术威胁要以陈应作人质,以把陈珪彻底绑在他的战车上。

陈珪读过袁术的来信,答复他说:“从前暴秦末世之际,恣意暴虐,以严刑酷法统治天下,荼毒生民,致使百姓忍无可忍,以死相拼,故而促成了秦王朝的覆灭。而今刘氏虽也衰微,可天下并没有秦王朝崩溃前夕的那种酷刑暴政。朝廷内曹操将军努力辅佐天子,有勇有谋,被乱臣贼子们践踏的朝纲正逐步恢复。荡平凶恶的叛匪,清定海内,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了。我本以为将军您出身于世代蒙受皇恩的公卿之家,自当与天下英雄同心协力,匡扶汉室,不想足下竟要图谋不轨,以身试祸,这岂不令人为之痛心!眼下您若迷途知返,力改前非,我想或许还能免去您的罪过。我与您是多年故交,因此才把这些心里话讲给您听。虽然您听起来不免逆耳,但对我来说确是表达了一种情同骨肉的心意。至于您要我为了私利而与您合作,我是宁可去死也不会去干。”

袁术再决定称帝之后,找了很多人寻求意见,但很可惜那些重量级人士基本没人回应认可他,这使得袁术的称帝大计被一拖再拖,但终有一天还是拖不下去了。

注1:这部分内容和《三国志》中的记录有矛盾。

注2:根据在先主传中记载刘辟未死。

注3:袁术认为自己名术,术是城邑内的道路,他又字公路,所以觉得谶语的“当涂高”就是指他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