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吃播界的寒流(2/2)

老派的厨师认为,一道菜品从备料到最终的呈现,都应该由一位厨师负责。这样以来,厨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菜品的品质。因为亲力亲为,他能够在切配的时候,清楚的了解食材的新鲜程度,从而决定烹调时各式调料的多少。而食材改刀的大小,也全都由厨师自己决定的,在之后上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把控火候。

现代流水线一般的后厨出菜模式,使得砧板、打荷、炉头等分工各负其责,虽然大大增加了出菜的速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可杨鸣总觉得,这样模式呈现的菜品,更像是商品,而非能改变食客心情的饮食。

杨鸣始终认为,烹饪,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绝对不能采用这种流水车间一样的生产方式。

所以从他任主厨以来,就对一味居的后厨做了新的分工,有上灶资格的,只有他、唐潮和金松三人。蒋川、赵金成和范远山这三位,就需要从头学起,再次回顾学徒工的生涯。

而后厨唯一的例外,就是这个“走官老后门”的秦六合。

官老和唐家的渊源颇深,而且又是杨鸣的授业恩师,所以就算是养个饭桶,唐棠也不敢表现出任何的不满,仍旧将秦六合好模好样的留在了一味居。对于他开吃播的事情,唐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家伙只要不在高峰时期碍眼,在不忙的时候,怎么得瑟都随他去了。

这家伙“干吃萝卜丝”的吃播节目,简直是吃播界的一股西伯利亚韩流,这货不仅吃的寒酸,在直播的时候更是从头吃到尾,绝对不抬头和观众们做互动。这样的网络直播,自然不会有游客驻足观看。

虽然如此,秦六合还是发扬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仍旧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努力拼搏着。

不到一个小时的吃播,秦六合已经造了大半脸盆的萝卜丝了。杨鸣觉得,照这个速度下去,砧板区的三位人型刨丝机,恐怕是要赶不上这个人型饭桶的消耗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