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长大成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实话,刚打算动笔的时候,是带有一些功利色彩的,也想弄个牌牌别在胸前,进故宫的后院四处转转,看看里面装修的啥样,都有些什么样的神头鬼脸的兄弟住在里面。

但当回想起十几年来经历过的人和事,不由得沉渣泛起思绪难平,于是决定打点记忆,以忠于小弟弟的态度尽量详实地笔耕一番,弄个长篇系列之类的,呵呵,就算对自己这些年的一个坦白交待吧。

要说明的是,这里面不光只有男欢女爱云雨之事,也包含了许多成长中令我终身难忘的经历,所以打算写的时候都糅合进去,这样故事的结构才完整,内容更丰富,因此可能篇幅会长些,对性子急的朋友要说抱歉了。

但就如同看a片一样,断章取义看的多了难免令人生厌,就像吃大肉总有腻的时候,同时也算和有相似成长经历的朋友打个招呼吧。

纵观一个男人的成长史,从少不更事的躁动迷茫直至有一天长大成人,他的人生际遇随之展开,在起初那段可以忘情恣意挥洒青春的日子里,可能会遇到几个好女孩、坏女人、不好不坏的丫头。

在不断收获着别样的风月情怀时,底蕴的黑色素也日渐积淀变得黑峻,最终蜕变演化为一个胸怀城府、干练洒脱、游刃有余、一身老茧荣辱不惊的女人眼里的好男人抑或坏男人。

这个过程好比是火箭发射升空,从点火开始无可挽回的努力的抗争着地心引力,昂首刺入广阔的天空,义无返顾的向着目标挺进,越飞越高,直至有一天进入预定轨道,悄无声息地开始公转自传

开头先跑下题,交待一下故事背景,我的青春期开始在七零年代后半期,适逢第一届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是中国人口生育高峰的一代,是告别过去社会转型下的夹生的一代。

我们的启蒙教育沿袭了文革后期的形式,懂事后成长的环境又日新月异,在大人们正无所适从的时候,更无人对我们提携点拨。

感觉内心总有些东西割舍不下又无法面对现实的变化,很多人都选择了逃避随波逐流混日子包括我。

当时许多新生事物在开拓者苦心钻营的时候我们还显得太小懵然无知,等有一天明白了却发现各条大路都已被人占据,只能永远在先者的影子下追跑而无法超越。

那时我们管上一届的学生叫“小五”他们管我们叫“矮六子”我们拼命想融入进小五们的生活圈子却得不到承认,对低年级的讨好又嗤之以鼻。

所以我们要获得认可划定势力范围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在人数众多的这一代人中要想脱颖而出,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帮结派好勇斗狠。

我的中学时光是在19中渡过的,就在人大西门对面,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每逢从19中前经过,就很羡慕里面的学生,原因很可笑,当时还没修去颐和园的路,19中的操场从人大西门一直延伸到海淀镇附近(现在的黄庄),就用铁栅栏围着。

走路到黄庄要用20分钟非常大,所以觉得能上19中特有面子,呵呵!后来小学毕业了正赶上试行义务教育,于是我们一帮人等大拨轰地如愿进入了19中,开始了我们残酷的青春

我们那个年级一共有接近十个班,每班都有四、五十人,而我们班里许多同学都是从小学就一起摸爬滚打过来的,所以特别抱团,在同年级各个班里也最拔份。

而在班里,以老大为首的一小撮人更是中坚力量,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份子。我们干什么都在一起,有烟同抽有钱同花有仇必报!

那时候经常碴架,所以我们的穿戴都很标准,一律的板蓝板绿军挎片鞋(就是当时流行穿的国防绿工装,蓝军用挎包)。

军挎斜背在胸前,把背带缩到抬手可入包内的长度,里面装着剐刀、管叉、榔头、从课桌上拆下来的角铁什么的。

有的干脆里面就放几本书和半截砖头,开打的时候就挥舞着书包当作工具,另外都骑二八的车,骑二六的被认为女气,车把上永远挂着链子锁弹簧锁时刻准备着。

&nbsp...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