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退而结网(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atbaatba倭人之主如何自称

对本就是倭人的犬上御田锹来说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此时反而一时间不太能说出口。

他是出使过隋朝的,自是知道圣德太子派遣的第一任遣隋使苏因高小野妹子递交国书惹的大隋天子不快,横生是非的事情。

只能说那隋朝大业三年之后,北有突厥之困,高句丽之挫败,内有征调民夫修宫殿大河惹得民怨四起,顾不上倭国的许多事,否则定然很难很难如此放过。

但如今在犬上御田锹面前的中国天子则不然。

不说别的,那颉利可汗他昨日刚见过,堪称是这位中国天子武功最好的说明。

昔日草原扬鞭的共主,如今沦为殿下优伶客,半分气概也无。

而且犬上御田锹也更清楚,如今国内就连对倭国这个称呼的意见都很大。

毕竟如今国内尚学汉文化,皆晓倭奴之义。

但这些话他自然是不能说的,只能一边在心中庆幸还好此前苦劝陛下改了国书上的称呼,一边选择了一个比较讨巧的说法

“我国之主不敢忘中国天子教诲。”

对倭国和我国这个同音的滑头,李世民不置可否。

同时看着手上国书抬头的“日出处大王致书中国天子无恙”轻轻撇了撇嘴

竟和裴世清所判断无差。

尤其这个大王的自称还真差点被糊弄过去了。

根据裴世清所说,此“大王”非中原俗语的“大王”,在倭国之地乃是“治天下之王”之意。

而这看着依然顽固的写在帛书上的“日出处”几个字,李世民也隐隐有了猜想,这或许便是倭国后世之名的来源吧。

将这书放在一边,李世民随意的换了个问题

“使者此来何为”

犬上御田锹不敢抬头,对这个走流程的问题也对答如流,药师惠日让他背了许多次,因此张口就来

“寡国小民心慕夏言,此行敬献本土方物,欲求中原天子结邦邻之好。”

随着御田锹的话语被旁边的裴世清翻译,使团的其他人也合力将此行带着的土特产小心翼翼的摆了出来。

简陋的宝刀,怪模怪样的陶器,能看得出手艺之粗劣的织物,以及一些金砂和玉器也都被一一呈了上来。

种种东西,唯有金砂被李世民饶有兴趣的捏起来仔细看了看。

旁边的裴世清经过李世民的“教育”,虽然心中依然有疑惑但暂时还是打算以陛下说的为准,只待过两月亲眼看看那神奇光幕。

此时眼见皇帝的注意力被金砂吸引,再想到后世所说的那倭国地藏之富裕便立即贴心的站过去说明道

“这金砂冶炼手段粗劣,然其品质尤胜信州所出。”

最近几天裴世清也是不辞辛苦专门走访了不少大匠,为今日做准备。

比如金分麸金、砂金、生金、岩金四种,冶炼极为困难且常伴掺有其他杂矿,唯有剑南道的深山中有片块之金。

但剑南道多深山密林,开采又极为困难。

此时眼见这倭使敬献的金砂,裴世清反倒是有点后悔此前出使倭国时没尽量多的记载倭国见闻了。

李世民很是满意,点点头对一旁的内侍吩咐道

“既是倭王敬献,那便收下。”

随后和蔼可亲的对着惠日道

“使者既远来,不妨等到七月再东归。”

“藩邻之好自当永固,此般诸事自有鸿胪丞与汝等洽谈。”

说罢便挥挥手示意尔等可以退下了。

直至出了富丽堂皇的太极殿,犬上御田锹依然还有些茫然

这不对吧

按道理来说,献上礼物之后,中原天子不是应当回丰厚之礼以示上国之富有四海才对

怎么如今这唐天子不闻不问便让他们退下了

此时的犬上御田锹感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心疼为了得到这个出使唐朝的机会,他可是向天皇足足献上了二百两金砂

这在此时的倭国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但此时竟未得半分回赠

一旁的惠日倒是丝毫不关心,毕竟就算那唐天子回赠了也和他没一点关系,作为新罗密宗出身的僧人他自始至终的目的都很明确

借中国之力,开两国之邦交,从而在倭国扩大佛教影响力从而传教,以求获得来世超脱。

某种意义上也确实视金钱如粪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