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偃月刀(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有了李家小娘的这出事,二郎与那钱寡妇的鸡毛蒜皮被迅速丢到了脑后。

小太学他当然清楚,但因为看过有年龄限制,因此早早就绝了这个念头。

只是啊,没想到这个小太学竟亦收女娘读书。

毕竟那锦官也是刘皇叔官府的人,既是如此说,那定然便是真的。

于是次日天刚蒙蒙亮便起床来,拉着小娘洗漱后,便直奔府衙。

如今的府衙早就没有了旧时的庄严肃穆。

李老丈闲时听成都本地人说过,此前的刘益州,也就是刘焉和刘璋在时,成都府衙称呼宫。

周围的四条街道勿说似如今一般挑担卖货,黔首只是在此走路也是触律,规矩与洛阳的宫城等同。

而在刘皇叔来此之后,如此律条自被废止了。

来此献匠造技法以求财的、毛遂自荐想搏名的、拿了几个鸡子来感谢官府指导的、来办理租牛或租曲犁的、来请教种田之法的等等不一而足。

刘璋留下的府衙实在太大,因此刘皇叔干脆就划了小块家眷们的生活区,其他都被尽作他用。

李老丈循着府内佣工的指路,三拐两拐后便看到了一个宽阔的院落。

看着一起进来的一些男稚童轻车熟路的穿过月门,李老丈脸上有着不加掩饰的羡慕。

月门旁放着一张矮桌,后面铺着席子,一个年轻人的郎君跪坐在上面,轻轻打着哈欠,桌子上还挂了一个木牌。

于是李老丈人凑了过去,揖了一礼,规规矩矩道

“小太学报名可是在此处”

这个郎君止住哈欠,瞧了瞧桌上木牌的报名处三个字,好奇道

“识字”

看李老丈点点头,便继续问道

“学子可识字”

“识得一些。”李家小娘脆生生道。

那郎君勾勾画画自语道

“那便不用入蒙学班”

随即抬头“籍贯姓名”

李老丈抢先道“兖州山阳人,李氏。”

只见这郎君看了看这对父女,摇头道

“老丈,玄德公交代,若要入学,即使女子亦需一个名字。”

“否则偌大一个学堂,七八个刘氏女,九十个李氏女,如何分辨”

“可”李老丈哑然,随即便也觉得有道理,不过随即犯愁

“可确实无名”

这郎君伸头看了看,李家父女身后已经又排了三四户前来报名的,于是快速道

“诗经有云,静女其姝,不若唤名李姝如何”

“若是可行,现在便登记,若不可就先请回,等小娘取好名字再来。”

“那就叫李姝。”李老赶忙道,不愿再多折腾。

旁边的李家小娘抿嘴笑着,虽然还没上学,但却已经觉得这里蛮好了。

那郎君快速写好一个木牌塞到李姝手里,示意他们进去找人招待即可,随即赶忙招呼起下一户要登记的人。

“籍贯姓名识字否”

“阆中人,名狐笃,有狐绥绥的狐,硕大且笃的笃。”

李姝回头看去,看到了一个身高与她仿佛的少年郎。

独自一人前来报名,而是否识字似乎也不言自明。

李姝不由得有些羡慕这个名为狐笃的气度与学识。

李老丈循着月门进去时恰巧有人出来,于是赶忙拉着李姝站在一旁让道。

两位面容俊朗的大先生朝他点点头,随即相谈着走远,依稀间还能听到话语

“元直走的匆忙,荆襄忘了让其带这”

“遣一人轻舟”

孔明回头看了看那带着女儿隐没入月门的李老丈笑道

“又有一位女学子,可喜可贺。”

一旁的刘巴点头同意

“如今织娘多金贵,不从织娘而从学塾者,实少。”

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两人回过头随即继续商谈。

昨日本来打算只是吃个陶火锅饯行,没想到中途便开始饮酒。

最终徐庶乘醉登船,纵歌分别。

走的太快,加上孔明也小酌了两杯,于是回头才忽然想起来

本来还准备了一些东西呢,结果没成想居然给忘记了。

于是早上孔明便来寻掌管商贸的刘巴,打算借上一条小船。

刘巴自无不可,两人安排妥当之后,一条小船由刘备的亲卫护送,船上载着一大二小三个箱子顺江而下,直奔荆州。

小舟往南,直入西汉水,随后顺西汉水往东。

过江州城时,操船的亲卫看到江州的码头上堆的尽是黑乎乎的石炭。

“这程畿太守倒是个能人”

赶路颇为枯燥,既然有人开了话头,六名亲卫也一边警戒周围,一边随口闲聊。

“这程畿太守是被主公说服的那位江阳太守”

“可不是主公镇江州时亲自拜访,得其两不相帮的承诺。”

“那石炭矿山就是被这程畿太守发掘的吧诸葛军师都夸程太守解主公之所急呢。”

“主公麾下能人何其多也”

这是个共识,于是亲卫们八卦的心思便很快转到了那前益州牧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