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世家提刀人(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唐代初期与门阀相关的重要举措是氏族志的颁布。

从魏晋末到唐初,世家的门阀被兵强马壮者砍的支离破碎,在这个基础上世家门阀逐渐向士族大姓转变,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四个利益集团。

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南渡的士族仍以中原名族自相标榜,称之为侨姓,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琅琊王、陈郡谢、兰陵萧等,

而在南方本地的大姓咱们就比较熟悉了,和十万哥相爱相杀的吴四姓朱张顾陆也兴盛到了这时候。

江东大姓瞧不起南渡的侨姓,称他们为荒伧、伧父,讥言他们是野人,应被天下耻笑。

但最终双方在利益上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双方统称江左士族。

双方大概度过了两百四十年的蜜月,南梁时侯景曾请婚于琅琊王和陈郡谢,但因为羯族人的身份侯景遭羞辱,就此结仇。

后来侯景南下攻克金陵之后便把豪门士族当狗杀,南梁末年西魏国攻克江陵后,将剩余的士族大姓如抓猪一般抓去了关中。

江左士族就此名存实亡。

而在北方,雄才大略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后,以京都洛阳河南郡为郡望,鲜卑贵族也变化为汉姓士族,称代北士族。

其中显姓有长孙氏、宇文氏、元氏、窦氏、源氏。

额外说一句,华夏的源氏祖先是羌人,北魏时投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接纳这一支羌人,并下命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故而赐名源贺。

四百年后,倭国国库空虚,嵯峨天皇面对养不起的五十个子女,前后将32名皇子皇女由皇籍赐姓降为臣籍,姓氏拟定上照抄拓跋焘,赐源氏之姓,所以日本的源氏跟华夏源氏没关系,并且历史上还要晚了四百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四十年后,权臣尔朱荣效参考历史,发动河阴之变,大肆屠戮北魏皇族和代北士族。

代北士族就此一蹶不振。

另外两个分别是关中士族与山东士族,相较来说都比较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关中的杨杜六姓与河东世族合流,形成了关中士族,北魏时进一步变化为关陇军贵集团,杨隋和李唐皆诞于此。

皇权打压地方权是天性,因此隋朝时候双方矛盾显化,至唐初关陇集团已经依附皇权变身为关陇勋贵。

山东士族则是从东汉到唐朝都保持讲经学重儒术的传统,作为代表的五姓七望历乱而不倒,并且因为唐朝稳定的环境愈发兴盛。

二凤对山东士族的打压在氏族志可见一斑,这东西贞观十二年修成时二凤点名批评

山东士族全靠卖女儿得财被你们这样吹捧,能不能有点志气

对此就有人不解,说二凤好虚名,整这个有啥用啊还眼红博陵崔排在一档,暗箱操作给降成了三等。

是不是因为娶不到人家的女儿怀恨在心而且排这个难道还能影响当官不成

不过这个说对了,氏族志还真能影响当官。

光幕说的清楚明白,对于这类事,张飞反而也分得非常清楚。

只见他掰着手指头道

“那司马懿使了脏手段杀了老曹家,一群世家搅和在一起,成了晋对吧”

“结果呢,又逢乱世,这世家们分成了四批。”

“南边的被侯景杀了,北边的被这个尔朱荣杀了。”

“结果这东边的和西边的一起斗了整整一个唐朝,最后被那黄巢和叫朱温的给一起收拾了”

孔明都惊了

“翼德你这说的虽然粗俗了点,不过”

“不过挺对的是吧”张飞自鸣得意。

孔明叹服的点点头,看起来大愚,但实际上有大智,说的应该就是如翼德这样的了。

随即瞧着这江左士族看了又看,最终摇摇头

“看来这江东四姓,最终许是将孙家卖了个好价钱。”

从此前光幕所说中,只知晓江东最终是因乱而亡,只是乱从何起就没人清楚了。

但百年过去四姓悠悠而不见孙氏,想来江东归晋应是少不了龌龊事。

庞统对江东无一丝留恋,只是有点伤感

“江表鲸吞天下之谋,最终只成四姓私户之计。”

“赤壁谈笑间灭曹军灰飞烟灭,百载风云苟且过,侯景之乱荡江东。”

孔明在一旁轻轻拍了拍庞统以作安慰,庞统则是笑笑并无介怀之色。

上首的刘备看着这倭国的源氏来源大皱眉头

“这倭国隔海竟能知晓我汉地四百年前之典故。”

“如此钦慕中原,为何丝毫不知礼义为何物,徒为牛头马面之徒邪”

张松声音尖锐道

“主公,这番邦学礼而不知义,不过是沐猴而冠徒有仪表罢了”

“定然是慕中华之大,故自惭形秽引己为耻。”

“然从其于己妄加尊号可知其野心昔日慕中华之强而能跪伏于地,则他日中华遭乱而生侧反之心”

“如此行径,岂非如那司马懿一般”

啊这刘备沉默了下,应该倒也不至于拿那司马懿做比较吧

毕竟如今司马懿不过三十几岁且曹操依然健在,如此应是生不出什么不臣之心的。

若是知晓倭奴之事之行径,定然也会破口大骂。

但从心底,刘备倒是觉得张松说的多半没错。

庞统冷笑“一如肉饲鹰隼,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张飞挠了挠头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