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年年岁币污封禅(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在今天之前,李世民对于魏征并不是很感冒。

论贤,秦王府文武哪个不是人中俊杰

不过光幕这短短一上午,李世民反而发现这魏征还是很有意思的。

至少骂人这方面,这甘露殿应该是没有比他更强的了。

尤其听他骂起来玄宗,那真是倍儿爽。

李世民甚至有点后悔,三个月前就应该带这魏征过来的

那小太宗,那懿宗,那僖宗,李世民都不稀得说。

要不是定然会被臣子反对,李世民现在就想在太庙立碑,隔空把这三个不肖子孙全都逐出李氏族谱。

丢疆土,伤臣心,徒耗民力,就这好意思称自己为巨唐之主

对于魏征的这个问话李世民当然也清楚。

离娄章句中的对奏,臣为君手足,则君为臣腹心,君视臣土芥,那臣自然当君为仇寇。

因而李世民郑重拍了拍魏征的手背以作勉励

“爱卿乃朕手足耳”

说罢李世民倒是心下大慰,不谈后世,至少他贞观看来应该都是君臣相谐吧。

这群臣子被他视为肱骨手足,他们与自己开创盛唐之初,并且还在后世塑像,传唱千年

李世民现在忽然很想看看那个夜长安了。

除了他贞观上将,定然还有他的贞观臣子,只要能看到岂不是按名单抓请人就行

除了谥号和庙号这两个之外,另外一个也避不开同样烂掉了,那就是封禅。

华夏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合计有七个,不过这里一般只说泰山的六次封禅。

这个相对来说很好算,毕竟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不是

刻石封松的始皇帝属于毋庸置疑,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超前目光远贯今古。

首次完成大一统,是根本不需要谥号和庙号的皇帝。

同时也开创了帝王封禅的先河。

武帝八登泰山也基本上没毛病,毕竟打通西域让羌胡分家,兴利开边,加强集权,揍得匈奴不要不要的,这些也都是光耀千古的功绩。

这是一个能对匈奴单于喊出“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的皇帝。

有人比喻如果华夏是一台机器的话,始皇帝搓出来硬件,汉武帝给装上软件,由此华夏这台机器才运行到咱们现在。

虽然总有人说刘彻要是早死个五年十年风评能更好的,但刘彻在晚年也能认识到错误下轮台诏转变国策,在历史上也算是极其罕见了。

比起来需要早死二十年才能扭转风评的强了不知道多少,你说是吧玄宗

光武帝就不说了,虽然战绩比不上汉武,但能把已经被人埋土里的汉朝重新扒拉出来,本身就已经挺厉害了。

唐高宗虽然有点代父封禅的意思,但好歹成功灭了高句丽,而且还攒了一些家底给玄宗搞开元盛世。

玄宗更不说了,早死二十年历史评价能直逼二凤,可见早期封禅确实是够的上格的。

真正把封禅搞臭的是宋真宗,签了城下之盟的那位。

赵恒在位时萧太后领军南下,当时王钦若都要吓尿了,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建议咱们迁都南京吧。

陈尧叟不同意我觉得还是学唐朝迁都成都比较好。

王钦若是南京人,陈尧叟是成都人。

宰相寇准不干了,喊出敢言迁都者斩随后几乎是逼着赵恒亲征,由此才能让宋军士气大振跟辽军相持。

最终宋辽签檀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无条件给10万两银和二十万匹绢,双方罢兵。

赵恒沾沾自喜想当初,朕御驾亲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救国家危难,挽大宋社稷。

然后王钦若又跳了出来城下之盟深以为耻这寇准真乃奸邪也该杀

赵恒一想有道理。于是疏远了寇准并向王钦若请教怎么才能洗掉耻辱呢

王钦若微微一笑提出了两个计划

御驾亲征夺失地,封禅泰山振民心。

赵恒面有难色,不出王钦若之料选择了后者。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之后

天书降临称帝贤名,神人入梦相约泰山。

群臣弹冠相贺,百姓冷眼旁观。

八百万贯封禅泰山显大宋威仪。

城下之盟年年岁币污封禅金台。

宋史评一国君臣如病狂

肉身堵门避免后世皇帝劳民伤财玩儿封禅,这可能是真宗对百姓唯一的一点贡献。

“雉奴竟殄灭高句丽之国”

想起来后世那腌臜之国把他的形象搞成了独眼,李世民倒是开心了一点。

李世民眉毛扬了起来,这代表他心情有所宽慰,虽然不多。

长孙无忌赶忙道“皇子治平高句丽全赖大家之功。”

“后世还有那棒子,如此可见并未亡国灭种,如何算平”李世民已经想起来了全部缘由,如此反问。

长孙无忌说不出话,他怎么会清楚

甚至心底还有点委屈,这棒子怎么如此多事若有机会定要亲随陛下出征,出一份力

将此事放在一边,李世民感觉自己此前对于宋朝的评价还是太高了

“城下之盟能夸功,燕云之地为贼所占能封禅。”

“交岁币不觉耻辱,耗民力掩耳盗铃显何威仪”

“这宋史说的还真没错,君王腌臜,臣子鬼胎,如此国祚还能数百年”

“真可谓是”李世民摇摇头,只觉得难以评价。

杜如晦则是想起来了光幕此前的诙谐之语

“光着屁股拉磨”

李世民一愣,随即捧腹大笑。

侯君集尉迟敬德不解其意,被长孙无忌解释后,冷面如尉迟敬德也挤出一丝笑意。

笑过之后便是怒其不争

“这辽军竟是太后领兵,可见内有不安。”

“而且其远袭,这宋是据城而守,久持则辽必败,如此竟还签什么兄弟之盟”

房玄龄迟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