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大佬必争之地(2/2)

轻聊主打恋爱社交,用户可以用类似探探的左右滑模式,并且可以在个人主页上发布图片等内容,更为全面地展示自身形象。电子书坊

其实这种模式在国外早有产品原型,叫Bumble,国内外的模仿者不计其数。腾讯所谓的微创新在于用户可以进行公司和所在学校的认证,帮助提升个人信息的可信度。

产品一定程度上跳出陌生人社交的范畴,成为一种介于陌生人和半熟人之间的社交模式。

风格更偏向职场的朋友则走得更远,让用户可以填写家乡、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帮助找到更多熟人的人脉模块,几乎复讯此前关闭的实名社交网络朋友网。

总结完所有幸存者,沈锋不由感叹:

社交永不眠!

当陌生人、熟人的边界变得模糊,图片、音频、视频乃至直播等形式逐渐融合集中,社交产品的存在方式也将变得更加细分化、场景化、特定人群化。

对于巨头来说,社交永远是一个不可舍弃的领域。成本再高、失败再多、回报再少,也要勇往直前……

为什么呢?

时至今日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流量思维去解释。

比如网易的心遇,其出品方正是网易旗下的网易云音乐。因为评论区互动氛围浓厚,用户交流比较频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也有强烈的社交需求,这就需要一个社交App来填补。

对丁磊来说,满足用户实打实存在的社交需求,也能帮助主App网易云音乐更好地提升用户吸引力。

尽管大厂们为社交领域的几乎每个细分方向,都创造了一个承接社交需求的容器,但需求和场景也有强弱、高低频之分。

况且并不是每个场景产生的需求,都需要在手机上专门用一个App解决。

早期产品提前占据垂直社交用户心智,则是这些产品面临的第二大问题。纵然新进入的挑战者背后有巨头支持,但在已然成形的市场格局面前,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翻了天。

时间积累是最牛逼的护城河!

更不用说如何变现盈利,那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问题。

这年头,只要你肯深耕某个领域,无论多小众细分,走到极致都能风生水起。

看看人家Blued,服务的是LGBTQ人群,在细分场景中做到极致,是不是也成功IPO?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细分领域一直也是自己最喜欢的投资方向,毕竟有金手指,不存在任何试错成本,只要选对方向,选好领导者,砸钱砸流量……

什么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