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江湖,正一篇(其三)(2/2)

“我们本是关系极好的,往后还可能会更好一点,从前我们云游四海,衣食住行皆为上层,像是神仙眷侣。可如今就是因为孩子,我们一下子从天庭降落到了人间。道长也应该能理解这种感受的……像是见到恶魔一般的感受。”

张霁陵浑身发冷。他好像能明白这种如同见到恶魔一般的感觉了。孩子就是他们的小恶魔,而他们显然还没从青春放浪形骸的幻梦之中醒过来,又怎么能安下心为人父人母?

他只长长叹了口气,心里面五味杂陈。而更令正一头大的是,此消息不胫而走,一直传到了天都皇帝他老人家的耳朵里。

他思前想后,都觉得正一门帮他解决了一个江湖困局。近年来,江湖上流窜的遗弃儿童愈发多了起来,他们无法学习圣人之道,遂不知礼数,且又不懂律法,为了谋生攒聚起来,时常干些不法勾当,俨然成为了江湖之中隐藏的祸患。而这些失养、失教的孩童们是注定会长大的,他们这些人大多会成为流氓匪寇、淫贼娼妓,毫无疑问会成为加剧江湖动荡的隐患。

如此看来,正一门算是替天子分忧了,当赏。于是皇帝御笔一挥,赐了正一门一块门匾,上书“普济天下,替朕分忧。”下面拐角处还有皇帝的亲笔签名和印章。

因此,正一门便多了一个部门,专司救济遗孤弃子的“普济殿”,而且皇帝还特例为正一门批了一笔款项,每年可从国库拨取十万两白银,用于此项伟大的事业。而后来掌管普济殿的弟子,就是长大后的张光陵。

正一五侠曾经就此做过一个统计图表,发现接收儿童数量在某几年内直线上升,但是到了某年之后,忽然又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张节陵就曾对着图表苦笑道:“就算是一个重度躁郁症患者,恐怕都不会有这样夸张的心律,尽管拿这两者来进行比较很不合适。但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他四位也很是疑惑。对于老四张正陵和老五张光陵来说,他们自幼就是长于正一,掌门和三位师兄既是兄长又是养父,亲如骨血,而正一门毫无疑问就是他们的家。这是一个环境和成分都很特殊的超大号家庭。小家庭概念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消失了。

张光陵对自己生父生母并没有什么感觉,对他来说师兄弟们和正一门的荣誉才是重中之重,而他也摒弃了不堪回首的过去,专心投入到正一门分配的事务和漫漫道途当中。

而在正一门这个令所有武林豪杰都畏惧的庞然大物的背后,乃是朝廷下面的户部和礼部。在皇帝的监督下,正一门完成了从江湖小流派迈向道统正统的坚实一步。

这一任夏皇,乃是位极其仁明的权谋之君,在他继位之后,以类似的高明手段相继收拢了东正一、中少林、北折瑶、西须弥、南沧澜这五大派,民世间俗称“五大脉”。在五大脉之下,还分别统领有八个门派,俗称“八荒”。于是当今的江湖格局便在那时大致完成了。

所谓“天高皇帝远”,夏皇考虑到这种问题,知道当今天下愈发明显的险恶与动荡不是从上面下派几个硬茬就能完美解决的。

而五脉与八荒在盘踞江湖,本就是俗人出身,对于民众更有影响力。拉拢了他们,无疑是给江湖下了一招定局之棋。一直到今天,这个格局已经基本上完成。天下借此获得了难得的三十年的安稳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