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2/2)

最难,才配得上最强?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事实上专精才能达到巅峰。见过了萧翁的刀,剑圣的剑,方尚却很难决断什么武器适合自己。

他只知道,一股先天元气滋养他的身躯多年,所以他的身体早已经比任何人都坚韧,哪怕是同为先天境界的人,也因为是后天修成,肉体难免受到外界的影响。

萧翁给他说了很多东西,为的只是一件事情,封印他的先天元气。如果问其他任何人,没人会同意。但是方尚不一样,那不是他修炼出来的,他不知道那一股先天元气的难得,所以他同意了。

但是他的身体,依旧不是那些武道初学者甚至小成者可比的。

听到那老师的描述,方尚大概给自己规划了一个蓝图,先跟着萧翁学刀,然后赢了他,然后跟着剑圣还是剑仙谁学剑,然后赢了他。顺便学个斧钺钩叉,起码在术这一层面上就能无敌了。

反正自己先天真元被封印,道之一途走不动了,那就只能学术了,既然萧翁和自己聊了那么久,都觉得自己可以无敌,那学个无敌的兵器也算不得什么。

那这事去问随意一个武学大家,别人都会觉得搞笑,管你术在强别人以高于你的道,裹挟天地元气,一小下就能把你轰杀成渣滓,可是,现在方尚学武的前提是,只有术,没有道。这么想,当然是常事。

殊不知,天下间,有见识的老一辈都在谈论一个古老的传闻。

传闻每一个不同的修炼体系或多或少都出过生而先天,先天近道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学什么都快,所以都学成了全才。

只有萧翁记得,不知多少年前,华夏那个人出世时,学的便是方天戟,那人手中戟,叫做方天画戟。

方尚当然不知道,这老师说的某些话,是萧翁授意让院长教他说的,说的很隐晦,以方尚的脾性,或者说,以萧翁知道的方尚那尿性,绝对和正常人不一样。稍微引导,让他学戟,多简单,根本不用强迫。

里子和面子真的如萧翁说的那么重要?

澜沧剑仙一辈子败过无数次,如今也举世无敌,真的需要一生不败?

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有的人吃硬不吃软。有的人软硬不吃。

方尚就是那个软硬不吃的,因为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顾忌。

所谓赤子之心,可以说是学习武道的最好基础,但也可以说是缺心眼。

历史上不是有个傻子修成了大高手,炼化了反骨,成了天下间最聪明的人么?

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一杆方天戟,老师自己舞了一遍,方尚看了,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最后又点了点头。

第一次点头,意思是,方天戟却是和其他武器不一样,摇头的意思是老师武道修为太差,最后那次点头,意思是以后就学戟了,方天戟的戟。

在武道蒙学班学了半天,方尚拿起那杆属于公用教学物资的方天戟,扛在肩上就走了。

一个天生就对数字敏感的人,你教他数字的定义就行了,还要留着打一打加减法的基础?

扛着方天戟,方尚找了个武学基础班就进去了,在满堂惊愕的师生瞩目下,方尚找了个空座位坐下,看着惊呆了的老师,方尚说了句:“你接着讲。”

武道老师哑然,只得继续讲:“我们刚刚,咳咳,我们刚刚讲到哪儿了?”

学生提醒:“剑技第三种,挑。”

武道老师点了点头,故作平静:“立剑,由下向上为挑,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发力之时,肘部腕部皆不受力,力导于臂,传于腰,力从地起。是剑技中为数不多的以实力对击的方式。与刺扫等剑技结合又可演化出不同招数。但用刺之时,须记住这一招不同于其他剑技,这一招一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能留力。是作为剑技中第二种拼命的方式。之前讲了刺,天下刺客刺之时都是一往无前,但是挑略微不同,只求重敌,不求忘我。故而可以用来作为绝地反击时的起手式。挑开敌人攻击再出招制敌。”

刺,一往无前,去了就别想着要回,一剑贯穿敌人,便能得胜,如果被人闪开,便会将整个侧身甚至背后的空门暴露,对上比自己厉害或是与自己差不多实力的敌手,一失误便是死。

挑,刺时遭遇敌手抵抗,不能进全功,退而求其次演化出的剑招,先弹开敌手,在进下一步。或是被敌手压制,找准机会反制对手。

如果某本剑技秘籍上,莫名其妙的出现以挑或者刺贯穿前后的剑招,恐怕那本书不是惊世剑典洞悉对手路数逼迫敌人就范,就只能是假冒伪劣了。

习武之人,讲究知己知彼,讲究广设路数,明白敌人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除非,你能快的不需要在乎敌人如何动作。

传闻,剑道三大高手,每逢对敌,只有一招刺,便能战无不胜,那是因为,本就最强,何须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