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前世苔积电(2/2)

离开之后张仲谋在通用仪器公司总裁的职位短暂任职,1985年应邀出任湾岛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便回到湾岛。

1986年,张仲谋在担任工研院院长的同时,成立了湾岛集成电路制造公司,苔积电就这样成立。

创立之初即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晶圆代工。在当时,全球的半导体行业采取的是单一的IDM模式,即企业内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生产和测试封装三个流程,在当时Intel、三星等巨头都是采取这种模式。

这些公司大多把面向外部的晶圆代工作为副业,主业是设计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因此市场上没有专业的代工服务。

张仲谋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才要成立一家纯粹的晶圆代工公司。

创立之初即以成为“世界级”为目标。张仲谋在创立之初就为苔积电设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他说“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在第一个十年,苔积电在创立之初并非一飞冲天,而是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就是新商业模式不被认可,订单稀少。尽管在现在看来苔积电是开创了晶圆代工的模式,但在当时这还是一种未被市场熟悉的商业模式。而且苔积电开在湾岛,当时的湾岛半导体行业也同样刚刚起步,并无全球影响力。苔积电刚成立的一两年,没有什么客户,订单稀少,艰难维持着。

而苔积电初创时,正值半导体行业的萧条期。苔积电成立的年份,不巧正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相对低迷期,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市场营业总额增速迅速从高位降速。行业增速在1985年基本为负增长,1987年苔积电正式成立的时候市场有所回暖,但总体仍属于低迷期,行业增速大不如前。彼时苔积电又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没有市场基础,不利的市场环境使得苔积电的起步更加艰难。

张仲谋的领袖能力发挥坚定作用。张仲谋的一个目标坚定的人,他曾说“每个人都应设定目标,达到了,再设一个更高的目标,逼迫自我达到。”。

在初创的逆境中张仲谋的要做世界级晶圆代工公司的目标清晰,丝毫没有动摇。他激励同事们:“产生新的勇气、新的信心,就能重新冲刺”。

私人交情引路,强执行力拿下英特尔认证,苔积电迎来转机。

1988年,改任湾岛工研院董事长的张仲谋和刚刚上任的总经理戴克一起,通过私人交情将老朋友安迪·格鲁夫(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请到湾岛对苔积电开展认证,争取为英特尔代工产品。拿到英特尔的认证对于苔积电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那意味着拿到了世界级的认证,是对其生产能力最好的背书。

格鲁夫团队对苔积电的考核并未放松,提出了200多个问题让苔积电立刻改进。张仲谋以强悍地作风推进问题改进,坚持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和绝对世界观,最终拿下了认证和订单,同时也为企业建立起了规章制度上的国际化标准。

乘行业复苏之风快速增长,苔积电于1994年9月5日在湾岛证券交易所上市,于1997年10月8日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而等到2003年,苔积电和ASML开始合作的时候,借着ASML合作,在193nm浸入式光刻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之际,开始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