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育种基地(2/2)

以前余姑娘没来的时候,皇庄上的佃户就是受人羡慕的,皇上仁慈爱民,自然不会苛刻皇庄的佃户们。去年秋季,在余姑娘的带领下,玉米产量再创新高,每家每户的收入比往年都要翻一番。今年春季,看这冬小麦的势头,绝对不会比去年秋季差。也就是说,一年的收入比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都要好!

因而,在收割冬小麦的时候,佃户们都干劲十足,男女老少齐上阵,割得割,捆得捆,挑得挑……就连孩子们,也拎着小篮子跟在后面捡麦穗。这些佃户都是有经验的老农了,知道庄家收到仓库里,才算是自己的。今年的冬小麦长得这么好,可不能在收割的时候出岔子,他们可担待不起啊!

当数千亩冬小麦都割完打好晒干装进仓库中去,没日没夜忙抢收的佃农们才算松了口气。汪管事和户部刘尚书,带着户部分管农事的官员,迫不及待地开始计算冬小麦的产量。

刘尚书激动得浑身都颤抖起来,七百斤!!平均亩产居然达到了七百斤,比去年唐古的产量,还要高上一个台阶。在这个平均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的时代,七百斤的产量简直是不敢想象的神话!!

当产量统计好呈到皇上的御案上时,唐古那边的亩产也统计出来,跟皇庄没多大区别。不过,小草去年在收割的时候,让人挑选了一些特别大的麦穗,种了几亩地。那块地上的冬小麦,麦穗比正常的麦穗要大上三分之一,产量创造了九百斤的奇迹!

朝堂之上,皇上举着一个饱满又硕大的麦穗,激动地对文武百官道:“看到了没有,这就是亩产九百斤的麦穗,如果用它作为种子的话,产量绝对不会差到哪儿去的!试想一下,如果北方所有的小麦,都达到这样的产量,我们大明还会有饥民吗?还会有人食不果腹吗?还会有人因活不下去落草成寇吗??大明的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大明的江山何愁不稳固如山?金安县主,果然是朕的能臣。现在众位爱卿,还觉得朕封一个小丫头为官是扰乱超纲吗?众位爱卿,还觉得女子为官是牝鸡司晨吗?”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当初那些强烈反对余小草为官的大臣,头垂得低低的,感觉自己的脸被打得啪啪响!皇上向来任人唯贤,当初也是顶着半个朝堂的反对,硬是独断地把出身农家的小农女给提拔上去,才不至于埋没一个农事方面的奇才!!

皇上登基后,为了节省国库开支,皇宫一直沿用前朝的,有些偏僻的宫殿都荒废了,也舍不得拿银子去修缮。为了不劳民伤财,就连三年一次的选秀都取消了,后宫连皇后一块儿,不超过十位主子!皇上、皇后的千秋万寿,都能简就简,所费不超过千两银子,还不如一介豪商的寿辰呢。

皇家这么节俭自然是因为国库不丰。皇上登基近十年来,勤政爱民,鼓励垦荒,重视农耕,赋税更是一减再减,给了饱受战乱灾祸之苦的百姓以喘息的机会。即便这样,很多地方的民众依然填不饱肚子。归根结底,粮食的产量太低了!一年忙到头,交了地亩租子后,剩下的只能勉强果腹,一有个天灾**的,没有余粮不得饿肚子咋滴。

如果亩产提高了三倍甚至四倍,即便是租田种的佃户,交了租子以后,剩下的都吃用不完。民富则国安,这不正是统治者所追求的吗?朝堂上的百官,武将定国,文臣治国,可真正能够安国的,却恰恰是一个大家都一直没能看得起的小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