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2/2)

有了这次喂药的经历,妮儿对吃药不再那么抗拒。不过,这个聪明的小家伙,每次喝药水之前,都会用舌头舔一舔试探一下,发现是甜的,才配合地喝下去。有时候,喝不过瘾,还会哭闹着再喝一口呢!

跟小草三堂婶关系不错的媳妇子,见妮儿喝了余小草自制的药水,病情很快缓解并且痊愈,忙给隔壁村娘家兄弟传了消息。她兄弟家的独苗苗也得了风寒,咳嗽得厉害,症状跟妮儿差不多,不过比妮儿的病情轻了些。

那媳妇的娘家兄弟,都快三十了,才得了这么个宝贝疙瘩,这次生病不知道心疼得多厉害呢。一听余家有特效药,便揣着银子过来求药了。

余小草问了病情,心中有了底儿,她的风寒咳嗽糖浆正好对症,便给那人装了一瓶,足够喝上一星期的。不过,这瓶药水可不便宜,五百文一瓶,毕竟里面的药材都是要钱的,还要加入不少炼蜜,成本至少在三百文以上呢!

那人一咬牙买了一瓶回去,他家宝贝儿子才吃了一天,病症就减轻了,三天以后基本好了,又巩固了两天,病情完全痊愈了。这么一来,口耳相传的,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东山村求药。

除了小儿的风寒咳嗽糖浆,余小草还弄了抗风寒的药丸,止咳的药丸,消炎退烧的药丸,用不同的瓷坛装了。这些药丸都是在普通汤药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其中少了炼蜜,价格低了不少。

在卖小儿糖浆之余,也带着卖这几种药丸。由于余家的药丸效果比较显著,口碑渐渐出来了,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行医并不是余小草所愿,她学医术的目的是为了掩盖灵石液的效果而已。因而,大多数来求医的人,都被她推脱掉了。

对外,她的借口是:“阳郡王仁慈,赏赐给我们家几种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的药方。我年纪尚轻,学医不精,不敢轻易给人治病。镇上的同仁堂,大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你们可以去那儿求医。我这只卖药丸和药水……”

很多来求医的人,见传说中的余神医居然是个十来岁的女娃娃,心中就有些嘀咕了,听她这么一解释,再也不敢坚持让她给医治了。不过,听说药丸和药水的方子,是从郡王爷手中流出来的,村民们更加信服,销量也稳稳地上升。

冬天来临了,谁都不保证自己和家人不会受点风寒啥的,药丸外面用蜡封着,只要保存得当,放个大半年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几乎家中条件允许的,都会备上几丸,有备无患嘛!

从京中回来的孙大夫,听说了余家的药丸,亲自冒着风雪赶到东山村,跟余小草父女坐谈了好久。说是跟父女俩谈的,其实余小草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