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金晓宇(2/2)

最要命的是,大员港看似处于四面环绕的泻湖中,但是防风暴条件很差,只能避东北方,不能避西南风--偏偏台风大多是从西南面吹来得。很多时候船只不得不前往澎湖群岛避风。

因为如此糟糕的停泊条件,使得前往日本的大型贸易船在过去一直是停泊在大员港外的锚地,热兰遮城堡建成之后,它们就停泊在面向台湾海峡的城堡水门外,这样便于装卸货物。

但是金晓宇到来的时候,城堡水门外却没有VOC的大型船只停泊。现在VOC的大型贸易船只大多直接航向高雄。那里有更好的避风条件和码头。澳洲人的货栈也有着充足的商品提供贸易。热兰遮城堡现在更多的只是体现VOC在台湾的存在了。

“海圻”号驶过热兰遮城堡,不久便看到旗津半岛上的灯塔。这座灯塔现在已经是高雄港的标志了。

观察哨忽然大声报告道:“港务询问是否需要引水和拖轮……”

“回答:不用。”西班牙人说道。

进入高雄港的航道虽无水深不够的文同,但是旗津半岛与台湾本岛之间的海峡宽度仅有六十米,更为麻烦的是水下有一道移动的沙洲,受风暴潮的影响会时刻移动。这对经常需要出入港口的海军大型舰船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因此海军高雄基地在这里派驻有两艘621改装的挖斗式蒸汽动力的疏浚船,随时对航道进行疏浚。同时还派驻了一艘621蒸汽拖轮,用来帮助大型帆船安全的航过旗津海峡。

果然,一艘621型蒸汽拖轮正在他们的左舷缓缓的航行,喷吐着黑烟。西班牙人大声的发出口令,开始调整帆缆。

金晓宇感到船只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莫莱诺拿起望远镜,不断的发出操舵口令。船只开始往海峡的入口驶去。

对于一艘海船来说,六十米宽度航道已经是非常的狭窄了,对于自身没有动力,主要依靠风力推进的帆船来说,要在如此狭窄的航道里保持住航向不撞到岸边的礁石上去,需要很高的操船技巧。安全起见,在没有拖轮值班之前,来到高雄的风帆船在经过这段海峡的时候大多是放下划艇,由划艇牵引通过。

海峡的北面的哨船头和南面的旗后山上各设有炮台,监视着整个海峡。

通过海峡,便是旗长长的高雄内海了,这其实亦是个泻湖,大多数地方的深度有限。所以海军高雄分遣队的战舰和往来的这里的大型商船大多停泊在旗津半岛对面的哨船头锚地--这是整个泻湖里最深的地方。“海圻”的吃水深度不大,无需停泊在这里,它往内部继续航行。

站在甲板上,一个个堡垒式的小型村落散落在泻湖两岸的海岸线上,村落周围是零星的农田和种植园。光着脊梁,戴着斗笠的皮肤黝黑的农民们正在新开垦的农田上劳作,一片热带的田园风光。

金晓宇看着这里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在旧时空,她曾经在高雄读过几年书,获得过硕士学位。几年的留学生涯使得她对这里十分熟悉。特别是旗津半岛,在旧时空是高雄科技大学的校区,她曾经多次来过这里参加讲座,观看展览和演出。然而此时此刻,即使是地形地貌也无法和她记忆中的高雄联系起来。放眼望去,许多地方还是原始的林莽荒原。

“海圻”号在客船码头上靠岸停泊。这里已经停泊了一艘更大吨位的H800。栈桥旁,停满了四轮板车--因为高雄并不适合养马,板车都是用人力拖拽的。装运社的工人们在草棚下乘凉,

看到有这么多板车金晓宇就知道,这是新来得移民准备登岸了。元老院发动大陆攻略之后,来自两广的移民陡然增加。

金晓宇带着学生们下了船,几天的航行让他们一个个晕头转向,踩在码头的地面上一个个都站不稳了。

码头上来迎接的是项天鹰的秘书荆楚,还有一位是高雄市政府的办事员。因为金晓宇是一位元老,出于尊重的考虑,魏八尺自己不到场也还是派个人来欢迎一下。

因为这次教育口派来得人不少,市政府专门派了两辆马车来迎接:一辆轻便双轮马车是给金晓宇准备的,还有一辆是四轮货运马车。

师范生们装好行李,爬上了货运马车,师范生们看着眼前的亚热带风光,一个个兴奋又好奇。马车一起动,年青人便唱起歌来。

金晓宇和来迎接的办事员客套几句,表示自己先要去学校“报到”,隔日再来“拜访”。办事员也例行公事的表示了“欢迎”,并且代表高雄市政府和魏八尺个人赠送了礼物。

金晓宇和荆楚一起登上了双轮马车,一行人往高雄国民学校进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