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参观华夏大学(2/2)

别说是普通的官员,皇帝苏河都经常来考察华夏大学。

华夏大学的师生,哪怕是不参加科举,他们也能通过技术官员这条路进入官场。

他们对于官员,也不会像寻常百姓一样,发自内心的惧怕。

苏蜀在门卫登记身份,立刻被一名门卫,恭敬的带去会客室,还有人骑着自行车,面带焦急的赶往校长办公室。

他们感慨道会客室,苏蜀有些面熟的中年人,快步向会客室走来。

苏蜀揉了揉眼睛,询问道:“你是芍药姐,我都有些认不出来。”

徐琴卿看着熟悉的身影,他感慨道:“咱们都已经十几年未见,殿下还记得我。

我是老师最不成器的弟子,真的没脸入宫去见老师。”

苏蜀安慰的说道:“芍药姐也不用难过,父皇的弟子们,真正成器的人其实没几个。

汉中一地的天才,出现几名麒麟儿,那就是国之幸运,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我不知道徐校长就是芍药姐,但我也听闻芍药姐的功绩。

芍药姐也是父皇学生中,最出色的那批学生。”

徐琴卿知道真实情况,确实是这样。

老师的近百名弟子,真正走上科学这条道路,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

那也只有陆凌霄、牛犇、刘栋梁、秦云、周云舒等寥寥几人。

陆凌霄因为研究出六分仪、在天文学上做出卓越贡献,确定星象定位等多种技术,评为皇家科学院院士。

牛犇是化学方面的天才,只是一系列硝基炸药的研发,就足以把他送上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宝座。

刘栋梁是电磁学的奠基人,只是有线电报这一项技术,就足以评为皇家科学院院士。

更何况他在光学上的底蕴也不浅,照相机、电影技术等光学应用,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刘栋梁的妻子,她的小学妹秦云,在遗传育种领域取得出色成绩。

动植物育种在之前,只知道选育优良品种。

秦云通过显微镜观察与实践,她发现遗传的规律,为动植物育种作出了理论指导。

周云舒是电化学方面的天才,电报想要传输信号稳定,离不开高精度的同时。

寻常的冶炼方式,无法制造出精密的铜丝。

周云舒研发出电解这个方式,可以制作出精度极高的金属,还能制作氢气、氯气等产品。

特别是电解铝这项技术,直接把昂贵的铝价格打下来,让铝的价格只比钢铁高一些。

帝国缺铜,铝导线大规模替代铜导线,才让导线的成本降下来,电灯能进入到主要城市。

徐琴卿与这几个人相比,那简直是萤火与皓月的差别。

研发火车的郭振山师兄与研发螺旋桨的何淼师弟。

他们的贡献主要在工程领域,没有在科学领域取得大突破。

你这两位的成绩,也无法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只能成为科技部下属的研究所所长,成为顶级的技术官。

徐琴卿与这些师兄师弟,完全没办法相比。

她的成绩一直不突出,最后只能转向教育方向,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天才。

她在教育领域,还算有一些天赋,教出了两位院士,现在被任命为从二品的华夏大学校长。

徐琴卿小名芍药,在跟随老师求学时,那时苏蜀的年纪还小。

老师经常在外领兵作战,回到汉中的时间很少,苏蜀在那时就跟在老师身边,经常能看到她们这批特殊的学生。

徐琴卿看到苏蜀态度温和,她带着些许歉意说道:“殿下,现在真是不好意思。

学校汇报上去,没想到殿下的动作这么快。

宋怀明教授与姜庆教授的项目还没有准备好,现在实验室内乱糟糟。

他们正在整理实验室,要不然会有一定的风险。”

徐琴卿真没想到,科技部来人审查的速度会这么快。

正常情况下,审核也需要等待半个月左右。

更何况现在科技部刚刚挂牌,按照之前的情况,会等待更长久的时间。

苏蜀点头表示理解,他小时候见过父皇操作危险的实验。

他对于实验的风险性,了解的更加清晰。

在专业的事情上,就应该听从专业人员的安排。

“芍药姐如果有时间,就陪同我一起参观华夏大学,我对于华夏大学的情况很感兴趣。”

徐琴卿听到苏蜀这样说,她非常开心,华夏大学是她的心血所在。

苏蜀对华夏大学感兴趣,她求之不得。

他们走在华夏大学院内,看着古色古香与钢筋混凝土交杂的建筑。

徐琴卿开始给苏蜀介绍华夏大学的具体情况。

“华夏大学现在师生一共有六千三百七十二人,华夏大学是一所理工为主的大学。

帝国在初始时,办学有些混乱。

但经过几年的积累,朝廷主办的学校,都是以某一个方向为主的综合性学校。

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的产业不同,以某一个专科为主。

华夏大学是帝国理工科的最高学府,隔壁的百家学院是以文科为主的最高学府。

我们两家学院所设立的学科,几乎没有交杂的学科。

我们两家都属于综合性院校,帝国全力支持,学校大而精。

京城医学院、汉中钢铁大学、顺天机械学院,这些都属于地方大学,专精某一个学科。”

他们走到图书馆庞,这是一栋宽阔的五层大楼。

学生们夹着书本,形色匆匆进出图书馆。

徐琴卿介绍道:“华夏大学与百家学院不一样,不收取高昂的学费。

华夏大学学杂费全免,学校不收取一分钱,还会给学生补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华夏大学只招收天才,一切以成绩论。

最顶尖的学生,探索科学的道路,算上是院士候选。

次一些的学生,研究前沿技术,为帝国的工业添砖加瓦。

像我这样中庸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教书或是进入官场成为一名技术官。”

苏蜀走在华夏大学院内,他仿佛洗清了心中的浮躁。

华夏大学的学生,全部都为帝国工业实力进步而努力。

这其中只要有一个成才,帝国培养他们就不亏。

徐琴卿很快接到下属汇报,她笑着说道:“殿下,宋怀明教授与姜庆教授已经准备好,我们可以前往实验室。”

“好。”

苏蜀点头同意,前往实验室审核这两位教授的项目。

他先处理公事,之后才能借机看一看,姐姐是否被骗。(本章完)